1584年,万历抄家十余日后,张府大门被打开时,17口人已无一生还。 锦衣卫撬开江陵张氏宅院的正门。屋内十七人都僵卧在原处,显然已断粮多日。现场最先被认出的,是张敬修的尸体,他悬挂在横梁上,身边是一张没写完的纸;另一间房里,张居正的妻子靠在墙角,双目空洞,张居正八十余岁的老母,也倒在门边。 万历皇帝的旨意在到达江陵当天,张府大门便被封死,不准出入,更不许送水送粮。守卫只奉命“看牢”,不许“擅作主张”。于是张家的人被关在院内十多天。 张居正在万历十年病逝后,他的追赠、荣誉原本一应从优。可不出数日,关于他在任时的各种控诉迅速汇集到京中,包括土地争端、收受馈赠、干预朝政等。奏章越堆越高,连司礼监都被牵扯进调查。万历原本压着气,随着官员交相指责,他的忍耐彻底被击穿,于是下令彻查张家,并“籍没一切”。 江陵的抄家从张府外围开始。锦衣卫挖开水渠,堵住后门,屋外守了三层岗。张居正的亲属起初还以为只是例行拘禁,直到第三天院内所有食物和饮水耗尽,他们才意识到事态不妙。有人试图敲门求情,有人尝试翻墙,却都断在第一层警戒线前。 张敬修见母亲与妻子越来越虚弱,写下遗纸之后结束了生命。他的妻子无法阻止结局,痛苦之下刺伤自己的双眼,不愿再看接下来的侮辱。 十余天后,当锦衣卫得到京中允许可以“入宅查点”时,张府已无生者。屋中被搜出的器物、文书、库银、地契堆满院落,随后一并登记充公。 张氏祖坟也被刨开,几名军士执行了焚骨散灰的手续。抄家结束后,此案在朝廷引发震动。张居正在世时推行的许多制度,如官员考核和税制改革,短时间内都停止实施。朝中一些曾被他压制的旧派重新出现,借机否定他的所有措施。有大臣甚至上奏称,张氏家族的“覆灭”是朝廷“肃清流弊”的象征。 然而几年过去,许多地方开始发现问题:税收账目再次混乱,边地军费难以落实,盐商与官府旧有的牵连再次抬头。张居正推行时曾经稳定的局面逐渐出现裂痕。到了万历二十年代,不少人意识到,当年的改革虽然严苛,却确实让国家承受力有所增强。 翻看张居正的生平,他从湖北江陵一户军籍家庭中走出,七岁读书,十二岁通读经籍,十六岁中举,二十三岁入翰林。早年在京中,他就关注田税、边防与吏治,曾写下直指积弊的奏疏。 嘉靖末年他因言辞尖锐受冷落,回故里看到百姓困苦后,他的治政想法更加坚定。隆庆初年重返京师,到万历初年入阁成为首辅,他推动的每一项措施都与“国库充实、民力可支”有关。 这些做法让他在朝中树敌不少。被革除的利益,来自各部官员、皇室外围、地方豪强,他们在张居正去世后迅速集结,推动清算。他强力执行考核制度,使官场许多人多年累积的漏洞难以继续;他整顿土地调查,触碰到许多大臣的私地;他压缩冗费,甚至连王府的支出也被审查。 所有这些,成为张氏家族遭遇灭顶之灾的原因。张府被封的那十几天,不仅是一个家族的终结,也是明朝中后期政局的一次深刻震荡。自那之后,万历逐渐不再临朝,许多制度再难维持。张居正留下的改革成果,在皇帝漠视下迅速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