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水产品的进口总算取消了。 这个消息出来那天,不光是国内媒体广泛报道,就连日本主流媒体也没能淡化影响,干脆开门见山地说:中国明确通知,暂停进口所有日本水产品,说实话,这事不突然,但来得刚刚好,从2023年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那一刻起,中方其实就已经暂停了日本十多个都县的水产品进口。 去年年中,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恢复了输华资格,不少人还以为中日之间的这个“鱼类生意”会就此翻篇,但偏偏日本政坛总有人爱蹚浑水,这次是高市早苗,她在国会大谈“台湾有事”等刺激言论,直接踩了中方底线,外交层面的风浪还没平复,进口政策立马生变。 结合这几年中日之间在福岛排海、食品安全、地缘政治上的纠葛,这波暂停进口水产品,怎么看都是一次精准反击,就算没有高市早苗这把火,这锅水也早晚要烧开,你觉得这次的“暂停”,是不是也该扩展到更多日本商品? 这不是一时的情绪操作,是中国在多年多次警告无果后给出的一种回应方式,别觉得只是不让他们卖鱼,水产品背后是日本渔业几十年来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中国是日本第一大水产出口市场,这一下暂停,等于直接把对方的一个重要出口通道关上。 你想想,一边排核污水,一边还想卖海鲜进中国?这事搁谁身上都接受不了,而高市早苗又代表着日本当前在安全战略问题上的一种姿态,那种口无遮拦不是“个人言论”就能一笔带过的。 在外交博弈里,经济手段从来不是小动作,而是杠杆,这几年西方国家动不动就用所谓“供应链制裁”搞人,怎么一到中国这儿采取点措施就成了“报复”?双标真是太多了。 说回我们自己,这次行动对老百姓影响不大,很多日本水产品本身在核污水争议后就已被抵制,市场上的份额早就被东南亚和国产海产品取代,从这点看,我们完全不必为“吃不到”而焦虑。 这次暂停,更像是一种表态——不是你说什么都没人听,不是你干什么都没人管,你想玩地缘政治,就得做好丢市场的准备,日本有人习惯在美国战略框架下讲话,但对中国来说,台湾问题是底线,不是谁想踩就能踩的,高市早苗说了什么,外交部也好,商务部也好,咱们这边没有空喊口号,而是立刻让政策落地,这种执行力,是很多国家不具备的。 这一波暂停,其实也提醒了那些还幻想着“经济归经济、政治归政治”的人,在当前格局下,没有什么是完全“分开”的,特别是在涉及国家尊严、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一切经济合作都要以基本的政治共识为前提。 这不是对抗,而是一种自我保护,真想改善关系,先把嘴管住,把事办好,外交不等于忍让,市场不是谁的“惯例特供”,你要在中方核心利益上出格,就别指望还能照常赚钱。 很多人还在讨论,是不是以后日本农产品也该列入限制名单,我的看法是,如果他们还继续嘴硬、态度不改,那就一个个来,今天的水产品,是一次提醒,也是一次表态,对方听不懂,那下一步只能更硬,贸易,是双向的,不是他们的权利,是我们的选择。 我们不需要用愤怒去解释这次暂停,真正让人踏实的是决策的清晰和果断,这种来自政策层面的“重拳”不是喊口号,而是让对方真切感受到代价,世界不是谁嗓门大就赢,而是看谁的立场更硬、逻辑更正、步伐更稳,能吃下代价的,才有话语权。 经济是一种力量,态度才是真底气,中国做出的这个决定,是冷静判断后的精准动作,是一次标注原则的强信号,面对无视规则者,我们的回应不再是表态,而是行动,让他们记住,尊重,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争来的。 你觉得,除了水产品,还有哪些领域的反制措施可以跟进?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