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东京网吧里,住着一群“难民”,他们吃着泡面,喝着免费饮料,长期蜗居在逼仄的环境中。有一位白领已经连续包夜20年了,他绝望地说:“如果可以,我宁愿不做一个日本人!” 这位名叫佐藤的48岁白领,如今的“家”是东京新宿一家网吧的隔间,面积不足3平方米,放下一张单人床垫后,只剩下侧身通行的缝隙。20年前,他还是一家贸易公司的正式员工,拿着稳定薪资,计划着买房结婚,可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让公司裁员,他成了被淘汰的那一个。失去正式工作后,佐藤只能靠打零工维生,便利店夜班、快递分拣、临时保洁,这些非正式岗位的时薪勉强够支付网吧费用和泡面钱,却再也攒不下买房的首付。他试过重新找正式工作,可40岁以后,日本企业对中年求职者的歧视愈发明显,简历投出去石沉大海,久而久之,他连面试的勇气都没了。 网吧里的“邻居”们,有着相似的困境。35岁的田中带着7岁的女儿住在这里,离婚后她失去了住房,单亲妈妈的身份让她很难找到稳定工作,只能在网吧隔间里给女儿辅导作业,用免费热水泡奶粉,晚上母女俩挤在小床垫上睡觉。62岁的铃木曾是建筑工人,一场工伤后失去了劳动能力,微薄的养老金根本不够支付养老院费用,网吧成了他最后的容身之所。这些人被称为“网吧难民”,他们不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却因收入不稳定、住房成本过高,被迫长期居住在按小时计费的网吧里,形成了日本社会特有的群体。 很多人不解,日本作为发达国家,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实这背后是多重社会问题的叠加。日本的非正式雇佣率常年维持在30%以上,这些劳动者没有稳定的劳动合同,时薪低、福利少,根本无法承担东京核心区每平米数十万日元的房价,甚至连合租公寓的租金都难以承受。而东京作为全球物价最高的城市之一,一碗普通拉面就要1000日元,日常开销压得低收入群体喘不过气。更让人无奈的是,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网吧难民”的覆盖不足,他们大多不符合公租房申请条件,低保补助也难以支撑基本生活,只能在网吧这种“廉价落脚点”里勉强生存。 佐藤的那句“宁愿不做日本人”,道尽了深深的绝望。他不是否定自己的国籍,而是痛恨这种看不到希望的生存状态。20年里,他没睡过一张完整的大床,没在家做过一顿热饭,逢年过节只能在隔间里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发呆。他曾想过离开东京,可老家的就业机会更少,回去后连零工都难找,只能硬着头皮留在这座繁华却冰冷的城市。疫情期间,网吧一度停业,佐藤只能睡在公园长椅上,靠救助站的免费餐食度日,那段日子,他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这种“网吧难民”现象,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出现,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根据日本总务省2023年的统计数据,全日本长期居住在网吧、胶囊旅馆的人数超过15万,其中30-50岁的中年人占比达到60%。他们中不少人曾是白领、技术人员,却因失业、伤病、家庭变故等原因,一步步陷入贫困的泥潭。日本社会的“格差化”(贫富差距)不断加剧,富人积累了更多财富,而底层劳动者却难以获得上升通道,这种阶层固化让“网吧难民”们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可能。 繁华背后的凄凉,最是让人揪心。东京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街头的奢侈品店人来人往,可在这些光鲜亮丽的背后,还有一群人在逼仄的网吧隔间里挣扎求生。他们的遭遇,暴露了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就业公平等方面的短板,也让我们看到,无论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忽视底层群体的利益,就会出现这样的社会阵痛。 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他国的社会现状,但可以从这些故事中懂得珍惜。珍惜稳定的工作,珍惜温暖的家庭,珍惜那些看似平凡却踏实的日子。同时也该明白,一个健康的社会,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更需要对每个个体的关怀与保障,让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能有尊严地活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奇瑞车主
假的吧,日本可是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