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两次放尽了俄国的血,俄国扩张的气运基本给打光了,一战前沙俄人口1.67亿,结

巴斯历史集世界 2025-11-10 21:06:31

德国两次放尽了俄国的血,俄国扩张的气运基本给打光了,一战前沙俄人口1.67亿,结果一战开打损失了700万人,击垮沙俄迫使倒台间接导致沙俄内战损失了500余万人,硬生生打断了沙俄的工业化进程。 1914 年的沙俄看着是真唬人,1.67 亿的人口基数占了欧洲四成还多,相当于大半个欧洲的人都攥在它手里,地盘从东欧一直铺到远东,地下埋的煤铁石油能让整个欧洲眼红。 那时候它的工业化刚有点模样,西伯利亚铁路一路向西延伸,工业区沿铁路线慢慢铺开,钢铁产能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上冲,要是再给个十年八年,说不定真能长成欧洲没人敢惹的巨无霸。 德国高层早就把沙俄当成了必除的眼中钉 —— 这庞然大物要是真发育起来,欧洲哪还有德国的位置,所以一战刚打响,德国就把东线当成了重点打击的战场。 德国没跟沙俄玩硬碰硬,直接派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带着第八集团军守在东普鲁士,专等俄军钻进包围圈。 他们摸准了俄军两路行军衔接不上的破绽,先集中火力掐断一路的补给线,再回头把另一路包了饺子。坦能堡一役打完,40 多万俄军折损了 30 万,进攻的锐气一下被挫没了。 可这仅仅是东线噩梦的起点,接下来的马斯河会战、戈尔利采突破战,德军次次都盯着俄军的软肋打,专挑补给线和指挥中枢下手,不到两年时间就把战线往东推了 200 多英里,波兰、白俄罗斯那些刚纳入势力范围的地盘全丢了不说,连本土的工业区都开始暴露在德军兵锋之下。 前线的惨状很快传导到后方,四年一战打下来,俄军光军人就损失了 700 万,其中 200 万是直接战死的精壮,剩下的不是重伤躺倒就是成了俘虏,1500 万动员起来的兵力等于被抽走了脊梁骨。 更要命的是,沙俄的工业本就虚浮,那会儿机器制造业占比才刚到 7%,大半机器设备都得靠进口,土耳其加入德国阵营后,黑海海峡一被堵,海外的零件和技术支援全断了。 前线士兵三分之一手里没枪,冬天穿着单衣啃冻土豆,铁路补给线拉得太长,粮弹送上去的还没被贪污的多,基层部队哗变跟家常便饭似的,到 1917 年二月革命一爆发,尼古拉二世直接就垮台了。 可沙俄倒台只是开胃菜,紧接着的内战才是真的把俄国耗干了。红军白军从 1917 年打到 1922 年,战线从莫斯科蔓延到乌克兰,再到远东的海参崴,全国没一块安稳地方。 这场内乱光直接损失就超 500 万人,还跟着闹起了大饥荒,乌克兰的粮仓被烧得精光,伏尔加河沿岸饿殍遍地,地里没人种庄稼,城市里没人开工厂,整个国家成了一片废墟。 1913 年的时候,沙俄钢铁还能年产 420 万吨,排世界第四,巴库油田的产量能撑起欧洲一半的需求,可到 1920 年,苏俄的工业产值只剩战前的 14%,钢铁厂的高炉全凉了,巴库油田的钻井平台被炸得东倒西歪,西伯利亚铁路的铁轨被拆了当武器,攒了几十年的工业家底算是被啃得干干净净。 沙俄本就经不起这么折腾,80% 的人口都是农民,70% 的人不识字,工业全挤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几个大城市,跟个外强中干的巨人似的。 1.67 亿的人口经一战和内战这么一折腾,直接缩水到 1.4 亿出头,农村的青壮年死的死逃的逃,工厂里连学徒都招不上来。 以前沙俄还能靠人口和资源优势慢慢往外扩张,啃下一块是一块,可现在劳动力没了,工业设备毁了,连自保都得拼尽全力,哪还有力气抢地盘。 十月革命后签的《布列斯特和约》更是割肉,虽说后来德国战败又抢回些土地,但芬兰、波兰还是趁机独立出去,等于硬生生从沙俄的版图上剜走了几块肉。 等到苏联接手的时候,继承的就是个烂摊子:农业产值占了经济的三分之二,工业只剩个空架子,还得面对西方的封锁。 后来搞工业化,只能另起炉灶,靠从农民身上抽血搞重工业,跟当年沙俄那种靠铁路延伸、市场自然发展的工业化完全不是一回事。 往长远里说,德国这两下等于是打断了俄国的发育周期,让它错过了工业化的黄金窗口期。 现在再看俄罗斯,人口还是 1.4 亿左右,工业还是老样子,主要靠卖能源过日子,跟当年沙俄那股要冒头的劲儿比,早没了扩张的底气。 这说白了就是当年的亏吃得太大,人口底子亏光了,工业基础毁透了,后续几十年都在补旧账,再想找回当年的扩张气运根本不可能。 德国当年是真下了死手,不光打垮了俄军,更是把俄国扩张的根基给刨了,这口气俄国到现在都没缓过来。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巴斯历史集世界

巴斯历史集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