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拍,反正你们中国人永远也学不会!”1990年,德国机械展览会上,工作人员不屑地嘲讽中国代表。23年后,一位中国女子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狠狠打脸德国,让德国损失10亿美元。 2013 年徐工 4000 吨起重机下线仪式上,德国工程师盯着设备铭牌发呆:这竟是当年被嘲讽的中国团队造的! 人群中,孙丽轻抚机身,23 年前德国展会上的嘲讽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1990 年慕尼黑机械展,她举相机拍德国起重机,对方冷笑:“中国人永远学不会!” 这话让 30 岁的她攥紧拳头,彼时徐工 50 吨起重机摆在角落,与德国 800 吨设备差距悬殊。 回国后,她在徐工车间立下誓言:“要让中国起重机站上世界之巅,打破国外垄断!”这誓言背后,是她带着团队从图纸绘制开始的艰难征程,国内无任何重型机技术积累。 她牵头建立首个重型起重机研发实验室,白天拆解进口零件,晚上测算核心数据。 1995 年怀孕后,她仍每天泡在实验室,同事劝她休息,她却说:“研发不能等。” 孩子出生前三天,她还在修改液压系统图纸,产后半月就抱着婴儿车回车间指导调试。 2003 年,国内首台 150 吨履带起重机下线,她推动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打破进口依赖。 这一突破让中国重工摆脱 “组装依赖”,为后续研发奠定基础,她也因此获行业创新奖。 2008 年,她带领团队攻克 “超大型变幅机构” 技术,解决起重机起吊稳定性难题。 这项技术使起重机作业效率提升 30%,被纳入行业标准,成为国产设备核心优势。 2010 年 2000 吨起重机问世,她主导研发的 “智能控制系统”,让设备精度达国际领先。 德国企业首次主动寻求技术交流,她带着团队与对方平等对话,展现中国智造实力。 2013 年 4000 吨 “世界第一吊” 诞生,她研发的 “多模块组合技术”,实现吨位与灵活性突破。 该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设备接到全球 20 多个订单,直接让德国同类产品损失 10 亿美元。 此后,她推动建立徐工全球研发中心,培养出 50 多名重型机技术骨干,形成人才梯队。 她主导制定 3 项国际起重机标准,让中国从 “跟标” 变为 “制标”,提升行业话语权。 在她推动下,徐工起重机出口量十年增长 15 倍,覆盖 100 多个国家,打破欧美垄断格局。 她还牵头研发节能技术,使起重机能耗降低 20%,推动行业绿色转型,获环保部门认可。 如今孙丽退休后仍任徐工技术顾问,每年培养 20 余名年轻工程师,传承研发经验。 她参与研发的技术已转化为 120 项专利,推动徐工成为全球工程机械前三强。 4000 吨起重机至今仍是全球重点工程主力设备,参与港珠澳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 她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让中国起重机在全球市场更具竞争力,年出口额超 300 亿元。 提及贡献,孙丽总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中国工程师不服输的劲儿,撑起了中国智造。” 信源:扬子晚报网2023-12-28——扬眼纪实 | 孙丽:托起“世界第一吊”的奇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