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出身的县委书记陈行甲再度语出惊人,他直言:“我没有私愤,只有公愤,我不能忍受

诺原论楚翊许 2025-11-10 10:02:00

清华出身的县委书记陈行甲再度语出惊人,他直言:“我没有私愤,只有公愤,我不能忍受有人在这么穷的地方、面对穷到这地步的百姓,还一笔几十万几十万地收钱,我就是代表五十万人民表示愤怒,就是代表五十万巴东人民整死他们!”一针见血,震撼人心! 2011年的巴东,就像被腐败毒素缠死的病树,表面是国家级贫困县的招牌,骨子里早已烂透。 全县50万人口里,16.7万老百姓还在贫困线挣扎,茶店子镇竹林坪村的艾滋病人家连基本温饱都成问题,孩子上学要踩几里泥路,老人看病得翻两座山,可救命的民生钱却成了贪官们的“提款机”。 最离谱的是那个300万的扶贫修路项目,刚立项就被层层扒皮120万,剩下的钱凑出来的路,下雨冲成泥沟,刮风掉块石头,老百姓干脆叫它“豆腐渣路”,这哪是修路,分明是给贪官们的钱包“铺路”。 陈行甲就是这时踩着泥泞闯进巴东的,清华硕士的光环没给他带来多少便利,反而先撞上个冷脸——县长刘冰本来等着接县委书记的位子,结果被他截胡,俩小时谈话全程没笑过,明摆着不待见。 棘手的是整个官场的死气沉沉,32个班子成员谈下来,大半都透着悲观,还有人直接预言“下一个轰动全国的烂事就在眼前”,连退休的政协主席都暗劝他“别被欺负了”。 线上更热闹,天涯、百度贴吧里骂政府的帖子堆成山,一篇五千字的公开信满是悲愤,线下两三百人围堵县委大楼上访更是家常便饭,要么是反对535处违规违建被叫停,要么是林业下岗职工讨说法,这摊子乱得像被猫挠过的线团。 但陈行甲没走后门躲着,也没顺着老规矩“和稀泥”。他先摸透了病根:巴东的腐败不是个别老鼠屎,是连锅都坏了。 工程领域早成了利益共同体,县城长江两岸的违建疯长,几根细柱子撑着十几层楼敢卖楼花,背后全是干部站台; 扶贫款审批环节层层卡要,48%的贫困户因病致贫,本该救命的医保资金却流进了私人腰包。 最讽刺的是,100多个吃空饷的人拿着俸禄,真正干事的干部却士气低迷,老百姓的怨气憋成了网上的戾气,连政府做件好事都被骂成“作秀”。 摸清底细就下狠手,陈行甲的反腐没玩虚的。他在纪委全会上指着鼻子痛批:“在穷地方捞工程好处,就是抢老百姓的活命钱!” 这话不是喊口号,没多久就把县长刘冰揪了出来,顺着这条线挖下去,4个县领导、9个局领导连带一群工程老板全落网,总共87人被送进监狱,100多个吃空饷的“幽灵干部”也被清出队伍。 有人半夜送钱被他赶出门,有人放狠话威胁,他干脆把8000字的反腐发言全挂上网,等于把自己的底牌亮给50万巴东人看。 那段时间他天天泡在乡下,和艾滋病人家结“穷亲戚”,晚上用马甲上网跟骂政府的网友讲道理,说“巴东是个穷家,得一起扛着过,不是互相骂着耗”。 反腐不是为了整人,是为了给老百姓铺路。追回的赃款和清退的空饷没进国库账本,全砸在了民生上:之前被克扣的修路款补了回来,泥路换成了水泥路,孩子上学不用再踩泥坑; 新建的卫生院配了设备,老人看病不用再走几十里山路;茶店子镇的艾滋病人家有了帮扶,不用再躲着人过日子。到他离任时,巴东的贫困率从39%掉了下来,那个曾经被预言“要出大事”的县城,反而成了全省扶贫的样板。 后来有人问他值不值,这位拿过“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干部,干脆辞职去做儿童白血病救助,档案像应届生一样塞进人才市场,挤地铁赶公交,活成了最接地气的“草根”。 其实陈行甲的硬气从来不是天生的,他心里的秤很清楚:巴东的百姓穷得借盐吃,贪官却一次拿几十万,这不是私仇,是50万人的公愤。 那些说他“不懂官场规矩”的人忘了,当官的规矩从来不是混圈子保位子,而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 他用5年时间证明,再猖獗的腐败也怕“真办事”,再深的积怨也能被“办实事”化解,这一身硬骨头,说到底是给老百姓撑起来的腰。

0 阅读:72

评论列表

红尘过客

红尘过客

3
2025-11-10 21:47

这样的县长多点,人民就有福气了[玫瑰]

用户10xxx41

用户10xxx41

1
2025-11-10 21:56

好官

诺原论楚翊许

诺原论楚翊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