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二桥就黑,像有人突然关了灯。”灌阳夜跑团微信群每晚七点准时弹出这句吐槽。 前段灯火通明,大爷跳操、小孩追滑板,后段却得靠手机电筒认路,一位宝妈推婴儿车差点轧到蛇,照片一发,群里炸锅:“同一条路,咋还分白天黑夜?” 县住建局去年十月回帖:二桥到车田桥已画进图纸,LED灯杆高度、间距正按90%居民“别留死角”的投票结果调,今年动工。 有人怼:“投票管啥用,不如先给支手电筒。”立马被怼回:“等灯亮了,你跑得比谁都快。” 其实2022年亮化的那1.2公里,偷盗案下降四成,夜市小摊翻倍,租金都涨了。 黑暗里省下的电费,算不过居民少去健身房、多逛河堤带来的快乐溢价。 灯,不只是照明,是城市把“我们”算进预算的那一笔。 等二桥到车田桥也亮起,灌阳人就能从头走到尾,不用回头找光——那时候,谁还会记得要自带手电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