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没有:近几日,英、法、德、荷兰等欧洲国家对中国发声时,意大利女总理梅洛尼却

未央秘史 2025-11-06 09:56:59

发现了没有:近几日,英、法、德、荷兰等欧洲国家对中国发声时,意大利女总理梅洛尼却突然“安静”下来,似乎变得“低调”了! 梅洛尼的低调可不是没缘由的沉默,而是意大利当前处境和现实利益下的清醒选择,毕竟在国际政治里,光喊口号填不饱肚子,更稳不住选票。 作为G7里经济底子相对薄弱的国家,意大利2025年的GDP预计仅增长0.5%,远低于欧元区平均水平,工业生产指数过去三年累计下降7.5%,这样的经济状况根本经不起对华关系的折腾。 2025年1至2月的海关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意大利对华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5%,其中出口更是下滑10%,而同期德国、荷兰对华贸易基本平稳甚至微涨,两相对比,梅洛尼心里不可能没数。 意大利的高端制造向来依赖中国市场,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奢侈品这些支柱产业,中国都是重要买家,就像意大利商会透露的,出口到中国的产品里一半以上是工业制品,倍耐力轮胎、莱昂纳多的航空设备都在中国有稳定合作,真要是跟着英、法、德的调子对华强硬,最先受伤的肯定是意大利企业的订单和就业。 之前梅洛尼刚上任时也曾跟风对中国摆过强硬姿态,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在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议案里投了赞成票,但折腾了一阵发现,美欧盟友根本没给意大利多少实质回报,反而让意大利吞下了“脱钩”的苦果。 反观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频繁访华后带回了不少合作大单,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这让梅洛尼不得不重新盘算。 2024年7月她亲自带着豪华商业团队访华,不仅有奢侈品牌,还有能源、国防领域的核心企业,甚至带上7岁女儿营造亲民氛围,说白了就是想修复对华关系,弥补之前的损失。 那次访华后,中意合作确实有了实质进展,2025年6月,西南大学和意大利特拉莫大学共同启动了植物资源创新利用合作中心,专门研究茶叶和咖啡的跨界融合,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全方位合作,这样的务实项目可比空泛的政治表态管用多了。 国内的政治压力也让梅洛尼没心思在对华问题上凑热闹。 2024年11月的意大利地区选举中,她领导的执政联盟在翁布里亚和艾米利亚—罗马涅两个大区失利,中左翼联盟凭借经济民生议题赢得选民支持。 选举结果很能反映民意,意大利民众虽然认可政局稳定,但对经济增长疲软、生活成本上涨的不满越来越强烈。 尽管2025年7月意大利失业率降至6.0%,创下2007年以来的新低,但青年失业率仍高达19.2%,而且人均实际工资十几年基本零增长,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持续侵蚀家庭购买力。 在这种情况下,梅洛尼政府的核心任务是提振经济、改善民生,要是因为对华强硬导致贸易受阻、企业裁员,只会进一步失去选民支持,2027年大选想要连任就更难了。 她很清楚,选民要的是餐桌上的面包,不是国际舞台上的口号,与其跟着其他欧洲国家对华发声博眼球,不如低调推进对华合作,给国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欧盟内部的分歧和美国的不靠谱,也让梅洛尼逐渐放弃了对华强硬的姿态。 欧盟现在虽然有“去风险”的论调,但内部意见并不统一,德国、荷兰在对华贸易上有自己的小算盘,根本不会真的跟中国彻底切割。 意大利在欧盟里本就处于边缘化位置,南欧的地理区位加上经济实力不足,很难影响欧盟对华政策走向,与其跟着大国土著,不如自己找靠谱的合作伙伴。 而美国那边,2025年正值总统大选后的权力过渡期,前任总统无暇顾及盟友利益,梅洛尼之前费尽心机强化对美关系,却在关税问题上被美国“不讲情面”对待,没捞到任何好处,这让她看清了美国盟友的本质。 相比之下,中国的合作态度始终务实,不管是经贸往来还是科技合作,都能拿出实实在在的方案,2025年中欧经贸的核心矛盾是“去合作”而非“去风险”,意大利自然不想跟着趟浑水。 梅洛尼的低调其实是一种政治成熟的体现,她不再被意识形态绑架,而是回归到国家利益的本质。 作为草根出身的总理,她深知民众的真实需求,也明白意大利的经济命脉离不开国际合作,尤其是与中国这样的大市场合作。 其他欧洲国家喊着对华强硬,多少带着点政治表演的成分,而意大利吃过一次亏后,显然不想再重蹈覆辙。 毕竟,倍耐力的轮胎需要中国市场消化,莱昂纳多的航空设备需要中国订单支撑,就连意大利的咖啡产业,也盼着通过与中国茶叶的合作开辟新赛道。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2025年,务实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梅洛尼的沉默不是退缩,而是看清现实后的理性选择,毕竟比起跟着别人喊口号,让国内经济好转、民众生活改善,才是保住执政地位的根本。 这种低调背后,是意大利对自身利益的精准算计,也是对当前国际局势的清醒认知,毕竟在利益面前,所有的高调表态都得让步。

0 阅读:1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