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被“中断”访华之路后,德国国内各界“火力全开”!任何指责中国的行为都是愚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0-31 19:54:02

德国外长被“中断”访华之路后,德国国内各界“火力全开”!任何指责中国的行为都是愚蠢的做法!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默茨政府的超级外交灾难! 根源就在于默茨正试图巩固基民盟在选举中的位置,而他的外长瓦德富尔,明显是奔着“对华强硬”去的。 德国外交部长约翰·瓦德富尔原定于2025年10月26日访问中国,这是默茨政府上台后首位部长级访华行程。瓦德富尔作为基民盟成员,其政治定位鲜明,旨在通过强硬对华姿态巩固党内支持。出发前,他在媒体上公开呼吁中方放宽稀土和半导体出口管制,以保障德国汽车业转型需求。同期,他又强调台海稳定关乎欧洲安全,宣称德国有权自主解读一中政策。这种双轨操作,直接触及中方核心关切,导致北京仅确认与王毅外长的单一会晤,其他高层日程未定。德国外交部发言人随后宣布行程推迟,瓦德富尔本人称其为“延期”而非取消,但事实已暴露政策协调的严重失衡。默茨总理正值选举关键期,此举本意拉拢保守选民,却忽略了德国经济对华依赖的现实。2024年,德国从中国进口稀土占比高达65%,任何摩擦都可能放大供应链风险。这次中断,不仅打乱了经贸议程,还让德国在国际上被动挨批,凸显其外交两难:经济上离不开合作,政治上又追随美方脚步。 行程取消消息传出,德国政商界反应迅猛。大众、宝马等汽车巨头率先发声,他们的电动车生产线高度依赖中国稀土供应,管制一紧就可能导致电池组件短缺,月损失数亿欧元。巴斯夫化学等化工企业也加入游说,强调新能源转型中矿产进口中断将波及整个产业链。工业联合会迅速组织报告,预测若中方维持出口限制,德国制造业产值将下滑15%以上,上万岗位面临威胁。经济专家们通过智库平台警告,脱离中国市场的对抗策略,最终只会自伤就业和出口基础。国会辩论中,反对党议员挥舞数据,直指瓦德富尔的言论加剧不确定性,绿党领袖则投影芯片短缺图,呼吁政府放弃双标。舆论层面,社交媒体标签如外交失策迅速攀升,企业账号附上库存照片,民众留言质疑这种政治秀的代价。英国《金融时报》社论直击要害,将事件定性为默茨政府的“超级外交灾难”,剖析其一手求利、一手挑衅的伎俩如何让德国全球影响力折损。欧洲伙伴也摇头,商会论坛上代表列举欧盟汽车产量下滑案例,敦促柏林审视对华框架。整个反弹浪潮层层推进,从董事会紧急评估,到街头热议,再到政策碰撞,共同筑起压力墙,迫使政府反思战略可持续性。 这次风波根源在于默茨政府的选举考量。基民盟面临2025年大选压力,默茨需强化保守形象,瓦德富尔作为外长,自然成为对华强硬的执行者。他在访华前媒体表态,既谈稀土松绑,又涉台海议题,完全无视外交分寸。这种做法源于德国长期政策漏洞:经济上与中国深度捆绑,2024年双边贸易额超3000亿欧元;政治上却紧跟美国,频频在敏感问题上发声。结果,中方坚定回应,直接让德国颜面扫地。学术界报告细算账目,若全面脱钩,德国福利损失相当于英国脱欧规模,产业链断裂点直指中小企业。企业高管链式调整采购,实验室加班测试替代材料,但成本飙升三倍以上。国会山辩论持续一周,默茨内阁成员排队回应,瓦德富尔坐在前排听证,却难掩被动。FT文章放大镜效应,指出德国既要经济好处,又想玩政治翻脸的把戏走不通,对中国挑衅只换来自损。欧洲同行看清局面,布鲁塞尔论坛呼吁集体转向务实合作。德国的纠结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无法脱身中国市场,又不甘放下西方旗帜。这种进退失据的外交局面,已撕开其全球战略软肋,国内各界“火力全开”正是对这种愚蠢指责的集体回击。

0 阅读:1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