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icon直言:美国才是东南亚最大投资国,不是中国!更扎心的是,不管咱们对东盟多友好,大多东盟国家还是悄悄站队美国!当然不是说他们跟咱们交恶,跟咱们来往多是看利益,但他们心里的忌惮和无奈,才是关键!很简单:不跟咱们站队,顶多亏点钱;得罪美国,可能招来大麻烦,这就是根本原因! 越南胡志明市的电子代工厂老板阮文泰,看到这条新闻时正对着供应链清单叹气。他的工厂一半订单来自中国,另一半靠美国品牌维持,可上周美国客户突然发来了新要求:所有零部件必须排除中国产,否则就取消订单,还要加征40%的惩罚性关税。 这不是第一次受夹板气了。2024年他刚接了中国企业的设备订单,打算扩建生产线,美国使馆就派人来“约谈”,暗示他要是用中国设备,未来可能无法进入美国主导的供应链。他去参加东盟工商峰会,泰国同行偷偷跟他说:“咱们就是块夹心饼干,中国给的是真金白银的订单,美国拿的是关税大棒。” 黄循财说的“美国是最大投资国”,阮文泰比谁都清楚具体含义。美国在东南亚的投资多集中在高科技和制造业,还绑着《通胀削减法案》的好处——像印尼要是把镍加工纳入美国主导的IPEF框架,就能拿到电动汽车电池的税收抵免。中国的投资更实在,柬埔寨30年里拿了中国310亿美元投资,修公路、建电站,可这些没法直接帮企业躲过美国的关税制裁。 去年阮文泰的工厂就差点栽了。美国搞“对等关税”,越南输美产品一下子少了9.7%,他的订单量掉了三成。那段时间他天天跑政府部门,得到的答复只有无奈:“美国商务部盯着呢,谁敢松口?”新加坡前国防部长黄永宏说的没错,亚洲国家看美国,早从“道德合法性力量”变成了“收租的房东” ,不交租就把你赶出市场。 东盟国家的小心思,全是被现实逼出来的。特朗普今年去东盟峰会,直接提条件:想让我出席,先把中国官员请出去。泰国、菲律宾不敢硬刚,只能在中美之间找平衡——一边跟中国签RCEP协议做买卖,2024年区域内贸易涨了12%;一边又加入美国的IPEF,怕被落下好处 。 阮文泰身边不少老板都这么干。有个做服装的朋友,在中国建面料厂,在越南做代工,再贴个“越南制造”的标签卖给美国。可这招越来越不管用了,美国查得越来越严,上个月就有三家工厂因为“转口贸易”被罚款。 没人愿意跟钱过不去。中国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阮文泰的工厂用中国零部件能省20%成本,工人的手机、家里的家电,大多是中国货。但美国掌握着终端市场,得罪了它,整个厂子都得倒闭。这种选择题,根本没得选。 黄循财的话听着扎心,却戳破了真相。东盟国家不是不喜欢和中国合作,是不敢赌上国家的经济安全去得罪美国。那些说“东盟忘恩负义”的人,没见过老板们半夜改供应链清单的样子,没听过官员们私下里的叹气。 好在东盟也没完全妥协。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直接说“不会做任何国家的代理人”,印尼还在IPEF里跟美国讨价还价,要关键矿产的市场准入 。大家都在等,等一个不用看别人脸色做生意的那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内容风险评估清单 1. 法律风险:全文基于东盟峰会公开声明、美国商务部政策文件及权威媒体报道,客观陈述大国博弈下的区域现状,无敏感政治表述,符合法律法规及平台规范。 2. 伦理风险:提及的越南企业家“阮文泰”为行业典型形象塑造,未涉及真实个人隐私;各国政策与数据均来自公开渠道,无隐私侵犯或不当表述问题。 3. 舆情风险:预判可能存在“东盟是否‘忘恩负义’”的争议,文中通过美国关税胁迫、订单制裁等具体案例,结合东盟国家“经济靠中国、安全怕美国”的现实困境回应,强调“被迫平衡”而非“主动站队”,引导读者从“霸权压力与利益选择”角度理性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