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荷兰突然宣布了对向中国出口部分光刻机的许可收紧,ASML称部分订单和服务将受影响。 这不是普通调整,中国需要稳住节奏,先保产能,再提自研,同时对等回应。 这次收紧可不是小打小闹,荷兰直接把TWINSCAN NET:1970i和1980i这两款深紫外光刻机纳入了出口许可管控,新规说生效就生效。明眼人都清楚,这背后全是美国在施压。就在荷兰宣布前几天,美国刚更新了半导体管制清单,133页的文件全是针对先进技术的限制,荷兰紧跟着就“对齐”了政策。 ASML心里苦啊,却只能嘴上硬撑。2024年上半年,中国市场给他们带来了23亿欧元营收,占了总收入的49%,说是命脉一点不夸张。前任CEO温宁克早说过,限制对华出口是“基于意识形态,不是基于事实”,现任CEO也承认这会伤害西方自身利益。可荷兰政府架不住美国胁迫,硬是把自家企业往火坑里推,连专门给ASML的“贝多芬计划”补贴,都填不上放弃中国市场的窟窿。 中国早有准备,没等封锁加码就动了起来。2023年到2024年上半年,光是从ASML采购设备就花了89.2亿欧元,差不多800亿人民币,把未来几年的需求提前囤了货。中芯国际靠这些DUV设备优化工艺,7纳米级的芯片稳稳量产,长江存储的存储器产能也没掉链子。这些设备不光撑着当下的产能,还给工程师们留出了试验空间,逆向琢磨技术原理。 自研的步子也没停。2024年9月,工信部直接宣布国产氟化氩、氟化氪两款DUV光刻机问世,上海微电子的SSA600/20机型已经能稳定做28纳米工艺。不只是整机,南大光电的光刻胶、华卓精科的运动平台、中微公司的刻蚀设备都在突破,中微2025年上半年刻蚀设备收入直接翻了番。国家大基金三期砸了两千多亿,就是要啃下光刻这块硬骨头。 荷兰的选择其实特别短视。它的贸易依存度高达150%,一半多GDP靠进出口撑着,中国又是全球120多个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跟着美国封自己的客户,最后只会反噬自身。ASML的供应商们早忍不住了,德国蔡司公开说要继续供货,荷兰本土中小企业甚至改道东南亚中转,就为了保住中国订单——丢了中国市场,他们真的会破产。 中国的对等回应也不含糊。2025年10月出台的稀土出口新机制,只要产品含0.1%以上中国稀土就得审批,而光刻机的核心部件根本离不了高纯度稀土。这不是报复,是维护自身产业链安全的必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