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外长突然宣布 当地时间10月28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公开表态,俄方需要得到俄美元首会晤能取得具体成果的保证,才会推进相关安排。(环球网) 你得先搞懂这不是俄方故意摆架子,拉夫罗夫这辈子跟美国打交道快四十年,从苏联时期的外交科员做到外长,最清楚美方的套路——给承诺时说得漂亮,转头就能变卦。这次表态前,布达佩斯会晤的闹剧已经闹了快两周。10月16日特朗普主动给普京打电话,聊了两个半小时敲定会面,还选了对俄友好的匈牙利,说是要谈俄乌停火和核军控 。结果才过六天,美方先喊“取消”,又改口“改期”,特朗普还放话“不想浪费时间”。换谁都得谨慎,更别说拉夫罗夫这种经历过无数外交博弈的老炮。 拉夫罗夫在采访里把话说得很透,早在上个月的阿拉斯加会晤,普京都松口接受美方提议了,结果等了一个月,只等到美方一句“还在考虑” 。他跟美国国务卿鲁比奥10月20日通话,对方连新的谈判方向都没提。这种“已读不回”的滋味,俄方不是第一次尝。2022年美国逼俄方退出《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核查机制,转头就把B61-12核弹部署到英国,现在条约快到期了才想起谈,俄方怎么可能不要保证? 所谓“具体成果”,其实就卡在两件事上。一是核军控,《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明年2月就到期,这是美俄仅存的核约束协议,可美方一边喊着要谈,一边还在搞核武现代化,B61-13型核弹都造好了,号称专门针对俄地下设施 。二是乌克兰问题,欧洲喊着“立即停火”,拉夫罗夫早戳破了——这就是给乌军补武器争取时间,前线打不过就喊停,占了便宜就不谈。俄方要的保证,说白了就是不想再开一场“毫无意义的会”,毕竟特朗普自己都承认,取消会晤是因为“没成果”。 这话听着客气,实则藏着硬气。拉夫罗夫特意提“球在美国一边”,潜台词就是会晤是美方先提的,现在反复无常的也是美方。普京之前也说了,没准备好就开会是犯傻,与其浪费时间不如等时机成熟 。这种态度不是怂,是吃过亏后的清醒。2021年美方嘴上说延长核条约,转年就跟着欧盟搞对俄制裁,现在又想故技重施,俄方显然不想配合。 最耐人寻味的是美方的反应。特朗普一边取消会晤,一边加征制裁,说要逼俄方“软化立场”,可连对乌援助“战斧”导弹都不敢给,怕事态升级 。这种又打又拉的套路,拉夫罗夫见得太多了。他这表态等于把难题甩回给美方:要么拿出实在的谈判诚意,要么就承认自己没能力推进关系,别再拿“会晤”当噱头。 国际社会都在盯着,毕竟这俩核大国的关系直接关乎全球安全。13位诺奖得主刚联名警告,核军控体系崩了就是“不计后果的豪赌” 。拉夫罗夫要的不是面子,是能落地的结果——不然开再多会,也挡不住核竞赛的风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内容风险评估清单 1. 法律风险:未涉及具体法律条文适用争议,引用的国际条约动态为公开信息,无法律风险。 2. 伦理风险:未提及任何个人隐私信息,所有内容围绕公开外交事件展开,无伦理风险。 3. 舆情风险:预判“俄方要求是否合理”“美方是否缺乏诚意”为核心争议点,文中通过引用双方公开表态及历史互动细节客观呈现分歧,避免片面评判,引导读者基于事实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