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7年,李渊决定在太原发起起义,他匆匆写信给仍在长安的女儿平阳公主和女婿柴

代天谈历史 2025-10-29 17:02:29

公元617年,李渊决定在太原发起起义,他匆匆写信给仍在长安的女儿平阳公主和女婿柴绍。柴绍看完这封来自岳父的信后,神情凝重地看着平阳公主,心中满是忧虑。 话说隋朝末年,社会矛盾像火药桶,一点就炸。杨广这皇帝,劳民伤财,挖运河、征高句丽,百姓苦不堪言,各地起义军如雨后春笋。关陇集团内部也乱套,李渊这家伙出身贵族,祖上西凉太守,家族显赫,早年混得风生水起,当过荥阳太守、岐州刺史,到太原留守这位置,掌着北边军权,等于握了把利剑。裴寂这老狐狸跟他称兄道弟,俩人天天喝酒聊天,琢磨着天下大势。李渊不是愣头青,他知道隋室摇摇欲坠,但起兵得掂量自家斤两——儿子李建成稳重,李世民能打,李元吉机灵,女儿李秀宁更不含糊。这丫头生于开皇十九年,从小跟兄弟们习武,骑马射箭一套一套的,窦氏夫人教出来的,巾帼不让须眉。成年嫁给柴绍,这小子柴氏后裔,武艺高强,当过右领军长史,俩人婚后住长安,日子过得还算安稳。可谁想,乱世不等人。 五月间,李渊在太原府里下定决心,起兵反隋。他先拉拢突厥,借兵护身,又秘密召自家亲信。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从河东赶来,女婿柴绍得从长安动身。最棘手的是李秀宁,她身子骨弱点,留在京城风险大,万一事泄,隋军抓她祭旗,够李家喝一壶的。李渊顾不上多想,赶紧派使者送信,信里直白:速归,共襄义举。使者快马加鞭,几天后信到长安。柴绍拆开一看,脸色铁青,他知道这不是儿戏,隋炀帝虽在江都,但京城守备森严,巡逻队天天查户口,稍有风吹草动就抄家。柴绍纠结啊,一头是岳父大业,一头是妻子安危,干脆咬牙先走,自己单枪匹马奔太原。李秀宁没跟上,她体弱,路上颠簸吃不消,可她也不是坐以待毙的主儿。柴绍一走,她就开始盘算自家退路。其实哪有退路?李渊要是败了,她铁定人头落地。 鄠县那块地是李家祖业,田亩不少,她二话不说变卖家产,换来银子招兵买马。起初就几百人,多是当地庄稼汉和逃兵,她不讲究出身,许诺重赏,拉他们入伙。训练起来严着呢,按朝廷正规军那套,操练队列、持枪刺杀,很快就整出支精锐。隋末关中乱成粥,地方豪强割据,她四处联络,先找弘农的何潘仁,这家伙手握三万兵马,盘踞一隅。她派人送信,晓以大义,何潘仁一合计,合兵有利可图,就同意了。队伍越滚越大,投奔的越来越多,很快就凑齐七万人马。这支部队后来叫“娘子军”,因为领头的就是她李秀宁。别小看这娘子军,他们不光人多,战斗力强,攻下武功、始平好几处堡寨,收复周边大片地盘。关中本来是隋室心腹之地,固若金汤,她这一搅和,等于给李渊开了条进军通道。李渊从太原南下,渡过黄河,本以为关中得硬啃,谁知打听一圈,陕西地界多已归顺李家。 十一月,李渊大军抵达渭北,李秀宁率万余精兵会师。父女重逢,柴绍也回来了,三人一合计,合围长安。长安城墙高大,隋军顽抗,但李家军势大,内外夹击,很快就破城。杨广虽远在江都,但关中丢了,隋室气数尽。李渊入主,改元武德,建唐朝。李秀宁封平阳公主,赐宅田千顷,她没闲着,主动请缨去山西驻守。太行山那块,地势险要,她挑中井陉关,亲自督建,士兵垒石修墙,她卷袖子帮忙,关口固若金汤,敌军望而生畏。后来这地方就叫娘子关,纪念她的功劳。平阳公主这名头,不是白给的,她从招兵到打仗,全凭自家本事,关中平定,李唐开国,她出力不小。要知道,李渊起初兵少将寡,没她这支娘子军牵制关中,渡河后说不定还得多费几个月劲。柴绍也没闲着,跟李世民南征北战,浅水原灭薛举,虎牢关败王世充,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夫妻俩一个文武,一个内外交攻,配一脸。 可天不遂人愿,武德四年,平阳公主突然病倒,年仅三十多岁,就这么走了。李渊悲痛坏了,下令按将军规格安葬,棺椁出城,军乐齐鸣,仪仗队拉得老长。朝臣议论纷纷,说女人家哪有这待遇,李渊一拍桌子:她为大唐出生入死,收复关中,功劳比肩男将,何惜一礼?就这样,史上唯一以军礼下葬的公主,就这么定了。葬在长安崇仁坊,墓碑上刻满战绩,柴绍守到老。

0 阅读:1
代天谈历史

代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