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英国多位政界人士呼吁政府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强制荷兰芯片公司安世半导体(Nexperia)出售其位于英格兰斯托克波特的芯片工厂。该厂年营收约1.92亿英镑,是英国最大芯片制造基地之一。 先把安世半导体的来龙去脉彻底说透,再顺着这条线拆解英国政界的操作逻辑,结合真实数据和案例就能把这事讲明白。 安世这名字听着像荷兰血统,根子其实是飞利浦的半导体部门,后来划给恩智浦当“边缘业务”,2017年实在经营惨淡被挂牌甩卖,中国的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花27.5亿美元接盘时,西方没一个资本愿意伸手,毕竟当时这摊子连稳定盈利都做不到。 2019年闻泰科技接手后,才算真正把这盘棋下活,谁能想到几年后反倒成了英国政界眼里的“安全隐患”。 斯托克波特工厂年营收1.92亿英镑,能成为英国最大芯片制造基地之一,靠的可不是荷兰或英国资本的输血,恰恰是中资注入后的持续投入。 闻泰接手后,安世的营收在2022年冲到23.6亿欧元的峰值,毛利率从2020年的25%硬生生拉到42.4%,到2024年已经还清所有前期债务,实现“零负债”运行。 研发投入更是从2019年的1.12亿欧元涨至2024年的2.84亿欧元,专利申请量从之前每年十几件飙升到2024年的110件,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才让斯托克波特工厂的产能和技术含金量不断提升,要是靠当年恩智浦的态度,这工厂恐怕早成了闲置资产。 英国政界拿“国家安全”说事,这套说辞早有前科。2022年英国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就曾要求安世剥离另一家英国芯片企业NWF的86%股权,最终安世在2023年把这家公司以1.77亿美元卖给了美国企业,当时给出的理由同样是“安全考量”。 可事实是,安世在英国的工厂主要生产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和小信号MOSFET,这些器件大多用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民用领域,2024年安世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份额达5.2%,位列第三,小信号MOSFET出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要是真涉及敏感技术,欧盟和荷兰早该出手,轮不到英国政客后知后觉。 这种操作在欧洲并非个例,德国曾在中资收购半导体设备企业爱思强时,先颁发“无危害证明”又突然撤销审查,德国工商大会主席当时就批评这种做法是给中资筑墙,最终只会损害德国自身利益。 英国如今的表态,本质上是跟着美国的步调起舞,毕竟美国一直在全球范围内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英国自身的芯片制造业本就薄弱,斯托克波特工厂这样的资产在中资手里越做越强,反而让他们坐立难安,只能拿“安全”当幌子。 更有意思的是,荷兰政府在2025年9月刚以同样理由冻结安世的全球运营,强制解除中国高管职务,闻泰科技复牌当天就遭遇一字跌停,超过160万手卖单压盘。 可安世近80%的产能和近一半营收都在中国大陆,中国外交部和半导体行业协会很快发声反对这种歧视性做法,随后采取的稀土出口管制和特定组件出口限制,直接让依赖安世供应的欧洲汽车巨头生产线面临停摆风险,这就是把商业问题政治化的直接后果。 英国政界恐怕没算清一笔账,斯托克波特工厂能创造稳定的税收和就业,中资收购后安世仅在荷兰就五年贡献了1.3亿欧元企业所得税,在英国的运营自然也少不了纳税。 要是真强制出售,接手的企业未必有能力维持现有投入和产能,毕竟安世能从恩智浦的边缘部门成长为全球第三大功率半导体企业,靠的是中资带来的资金支持和中国市场的需求拉动,这可不是随便换个东家就能复制的。 之前台积电在美国建厂四年亏损超394亿新台币,而大陆南京厂同期盈利超800亿新台币,已经很能说明问题,强行切割产业链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现在英国多位政界人士跳出来呼吁出售工厂,本质上是把地缘政治的焦虑转嫁到了正常商业合作上。 安世从飞利浦到恩智浦再到中资,六十多年来一直是全球化运营的企业,中资接手后既没转移核心技术,也没中断本地供应,反而持续加码研发和投资,这样的“安全隐患”实在站不住脚。 说白了,这就是看到中国企业把曾经的“弃子”养成了“香饽饽”,心里不平衡又找不到合理理由,只能搬出“国家安全”这块万能挡箭牌,这种操作连德国工商界都看不过去,更别说能骗过真正懂产业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