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终于还是承认了!荷兰大臣卡雷曼斯突然松口,愿就冻结安世半导体资产与中国谈判。这场180度转弯的背后,是欧洲汽车业的集体逼宫。 说起这事儿,得从今年9月底说起。荷兰政府突然出手,对安世半导体这家总部在奈梅亨的公司下手了。安世不是小角色,它是全球汽车功率芯片的大户,逆变器芯片市场份额占了四成左右。想想看,大众、宝马、奔驰这些欧洲车企的电动车生产线,离不开它的货。问题是,安世是中资企业,中国闻泰科技全资控股,大部分生产和封装在东莞那边搞定,每天吐出上亿颗芯片,源源不断喂养欧洲的汽车工厂。荷兰人援引什么“货物可用性法”,说中方治理有缺陷,威胁经济安全,直接冻结了公司30多个实体的资产、知识产权,还把中方CEO张学政的职务给暂停了。阿姆斯特丹法院也跟着走,托管了99%的股权。这操作,表面上看是国家安全牌,骨子里透着美国那边的影子——Wingtech去年底就被美商务部扔进实体列表,荷兰作为盟友,自然得跟上趟儿。 这下子,荷兰觉得自己聪明,觉得能把安世从中国手里抠出来,重新抓牢欧洲的芯片命脉。可现实呢?芯片这玩意儿不是光有设计图纸就行,得有生产线,得有供应链。安世欧洲的晶圆厂在德国汉堡,但成品封装全靠中国东莞。荷兰一冻结,中国商务部10月4日就回击了,通知一出,安世中国工厂的产品直接禁出口。不是小打小闹,是全面卡住。结果呢?欧洲车企的库存撑不了多久,短短两周,供应链就拉响警报。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直言,这事儿要是拖下去,生产线上得停摆。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也急眼了,说中断供应会造成重大破坏,得几个月才能找替代货源。库存?撑个几周顶天了。 欧洲汽车业现在啥情况?本来就够呛。中国电动车杀进来,价格低、续航强,欧洲本土车企节节败退。2024年到2025年上半年,欧洲汽车业丢了5万多个岗位,税收收入直线掉。像大众,在中国市场销量崩盘,美国关税又咬一口,能源和劳动力成本还蹭蹭涨。结果呢?大众狼堡厂,生产Golf和Tiguan的那个主厂,10月中旬就开始减产。供应商通知说,Nexperia的芯片到货不确定,生产线只能闲着。每天损失上亿欧元,这不是开玩笑。宝马那边,电动车交付周期从三个月拉到半年,采购部门四处求爷爷告奶奶,找替代供应商,可中低端车规芯片就这么几家,产能高度集中,欧洲自己补不上窟窿。奔驰、沃尔沃、甚至日本的Honda和Nissan都中枪了。沃尔沃说,Nexperia的芯片用在电子控制单元上,一辆传统车要500颗,电动车上千颗。断了货,工厂就得歇菜。 这压力可不是车企自己扛。供应商链条一乱,波及金融、制造、运输全行业。德国经济部紧急开会,车企老板们排队去布鲁塞尔敲门。VDA主席Hildegard Müller放话,得“快速务实解决”,不然生产限制甚至停工在即。ACEA秘书长Sigrid de Vries更直白,说这不光是汽车问题,是跨行业大麻烦。欧洲车业本就想搞“去风险”,建本土芯片厂,可进度慢得像蜗牛。ASML那边的光刻机也掺和进来,中国10月初收紧稀土和磁体出口,ASML库存告急,中国市场占它营收三分之一,这下子更添乱。荷兰财政部内部测算,冻结安世的“安全收益”远赶不上经济损失,外资一看这架势,投资计划搁置,荷兰的营商环境信誉直线掉。说白了,荷兰想借安全审查跟美国站队,结果成了政策试验场,自己先栽跟头。 美国那边呢?也没给荷兰啥实质支持。美商务部扩大出口管制,把中资控股企业全拉进黑名单,荷兰配合了,可美国车企也跟着遭殃。通用、福特生产线卡壳,还公开抱怨荷兰的冻结令破坏了全球供应体系。约翰·博泽拉,汽车创新联盟CEO,直说这事儿影响美国和其他国家生产,得赶紧化解,不然溢出效应大。欧洲车企的集体施压,就跟逼宫似的。10月10日,Nexperia给供应商发信,警告供应中断“动态情况”。车企们不干了,联合声明一波接一波,威胁甚至说要暂停采购荷兰农产品。荷兰夹在中间,不合作得罪美国,硬来得罪自家产业。全球化这张网,扯一头动全身,政治指令再硬,也挡不住跨国制造的惯性。 就这样,卡雷曼斯扛不住了。这位经济大臣上任才仨月,本来是代理角色,前创业家出身,Magnet.me平台创始人,政治上靠人民自由民主党上位。2024年他先管青年和体育,2025年6月升经济事务,负责贸易和工业。结果一出手,就捅了马蜂窝。10月21日,他拨通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的电话,表态愿意对话,共同努力找建设性方案。荷兰政府官网发声明,说通话后期待中方回应,推动务实解决。卡雷曼斯还说,措施针对治理问题,不是政治针对中国。可嘴上这么说,手上得动真格。10月23日,欧盟贸易专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在中方紧急磋商,焦点是资产解冻和供应链稳定。中国商务部回应,敦促荷兰从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大局出发,尽快妥善处理。路透社报道,通话没马上出结果,但谈判大门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