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数十年来,欧盟一直在跟着美国,长期对华实施着严格的高技术尤其军用技术禁运,这个禁运维持至今。但万万没想到,原来他们对华禁运的高技术产品都是离不开我们生产的稀土相关产品的。当真是风水轮流转,如今我们开始管制稀土产品出口,尤其不准用于军事用途,这真是一报还一报,一棍子就打在了蛇七寸之上。 说起欧盟对华的武器禁运,这事儿得从1989年说起。那年北京出了事儿,美国第一时间就对华实施了全面军售禁令,欧盟也没闲着,紧跟着在6月26日通过决议,宣布对华武器禁运。表面上看,这禁令针对军用装备,禁止坦克、导弹、战机这些直接杀伤性武器出口,但实际执行中,欧盟还把双用技术也管得死死的,比如雷达系统、卫星导航模块,甚至一些民用航空电子设备,只要沾上军工边儿,就一刀切。多年来,美国国务院老爱开协调会,欧盟委员会主席签文件维持统一战线,这禁运从没松过口。欧盟议会辩论时,议员们总强调安全顾虑,投票结果每次都维持现状。结果呢,中国军工发展受限,但这也逼着咱们自己搞自主化,航母、歼-20这些装备一步步上马。 这禁运听起来挺硬气,可笑的是,那些被禁的高科技军用产品,核心部件全离不开稀土元素。稀土这玩意儿,全球九成以上加工在中国手里,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区和广东的精炼厂就是主力军。拿美国F-35战机来说,钕铁硼磁体用钕、镝这些稀土做成,负责电机驱动和飞行控制;弗吉尼亚级潜艇的声纳系统,靠铽元素放大信号;汤姆霍克导弹的制导头,镝合金确保精度。欧盟的台风战机、豹2坦克,也全指着这些材料。数据显示,先进军用电子设备九成以上依赖稀土,激光器、夜视镜、隐身涂层,全是稀土的功劳。没有这些,中国稀土一卡脖子,他们的防务链条就断。西方企业仓库里堆着雷达芯片,转手卖给别人,生产线停摆,采购官算着库存,脸都绿了。这不是讽刺吗?一边禁你高科技,一边离不开你的原料,典型的双标。 风水轮流转,到了咱们这边反手一管制,稀土出口就变了味儿。2023年7月,商务部先对镓、锗这些稀土相关元素实施出口许可,针对军工风险审查从严。企业申请时,得交详细用途报告,海关扫描条码核对,若是导弹部件,直接退回。两年后,2025年10月9日,公告61号落地,新增钬、铒、铥、铕、镱五种中重稀土,明确禁止任何用于外国军事目的的出口。11月8日起生效,覆盖金属、产品、技术和服务。稀土含量超0.1%的货物,也得拿许可证。这不光堵了军用口子,还让西方军工企业措手不及。F-35装配线工人放下扳手,等磁体补给;欧盟防务承包商视频开会,讨论澳大利亚矿源,可开采延期,短期内难顶上。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发布会直球强调国家安全,全球市场价格立马波动,供应链重塑加速。 这下子,美西方急眼了,他们的逻辑就是只有我能卡你脖子,你不能反过来。G7财长10月17日在伦敦开会,代表们翻议程,讨论价格底线机制和多元化方案。英国财政大臣发言,欧盟贸易专员呼吁协调,美国幕僚起草联合声明,敦促放宽管制。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直言,可能出台反制措施。华盛顿考虑限制用美国软件生产的对华出口,作为报复。G7和欧盟还聊起与台湾地区的合作,防务部那边有矿源开发计划,但规模小,加工还得靠大陆技术。总之,这帮人想联手施压,逼咱们接受他们的规矩。10月14日布鲁塞尔会议上,投影稀土曲线,成员国笔记刷刷,商议怎么联合美国顶住。 这局面听着耳熟,百年前八国联军炮轰大沽,联手逼清廷签辛丑条约,赔款拆炮台。现在G7施压,换成经济牌,联合声明、价格干预、盟友拉拢,手法升级但本质没变。那时列强用炮舰威逼鸦片贸易,如今稀土卡位,轮到他们求爷爷告奶奶。中国海军南海巡航,驱逐舰导弹待命,实力早超当年炮舰。G7声明一出,北京外交部回应简短,坚持原则。稀土矿继续挖,市场里中国声音重了,历史的账慢慢算。 这事儿暴露西方防务的软肋。稀土不是稀缺矿,全球储量不少,美国有加州山口矿,澳大利亚林纳斯项目,欧盟推瑞典矿开发。可加工技术中国垄断,环保门槛高,西方建厂成本翻倍。2025年美国签澳稀土协议,想建供应链,可从挖矿到精炼,得几年时间。欧盟急推绿色矿业,挪威和格陵兰项目上马,但产量只够本土,防务需求远超供给。中国管制后,西方企业库存告急,电动车、风电也跟着遭殃,军民两用更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