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与莪术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一、功效阐述
王好古认为,三棱能破除血分中的郁气,是归肝经、作用于血分的药物。对于积块坚硬如疮的病症,三棱和莪术能发挥坚硬的肿块需用削伐之药的功效,可疏通肝经瘀积的血液,治疗疮肿坚硬等问题。
《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三棱气味较淡,略带辛味;莪术味微苦、气微香,也稍带辛味,二者药性均微温,是化瘀血的关键药物。用于治疗男性腹部积块(痃癖)、女性腹中肿块(癥瘕)及月经不通等症时,药性不算猛烈,但见效很快。
它们的行气作用,还能治疗心腹疼痛、胁下胀痛等各类血凝气滞引发的不适。
若与人参、白术、黄芪等药搭配使用,更能显著增进食欲、调和气血。
若细分二者区别:化瘀血的能力,三棱强于莪术;理气的效果,莪术则优于三棱。
《本草经疏》提到,三棱搭配血分药物可治血病,搭配气分药物能理气病。老久的积块(老癖)、腹中肿块(癥瘕)、积聚等问题,无不因血瘀、气结、食积停滞导致。
三棱味苦能泄下、味辛能消散、味甘能调和且入脾经,而瘀血属阴、有具体形态,因此它能治疗所有凝结停滞的有形坚硬积块。
张元素则指出,三棱会耗泻人体正气,正气虚弱者禁用,这是十分透彻的见解。所以,凡用三棱消导积滞,必须借助人参、芍药、地黄等药的辅助,才能避免弊端——看李东垣的五积方中均含有人参,便能明白其中用意。
究其原因:积聚、癥瘕的形成,必然是因元气不足,无法推动气血运化流通所致;若想消除积块,必须依靠脾胃功能强健,才能慢慢消磨、散开积滞,实现康复。
若只一味用攻伐消积的药物,会让脾胃之气更虚弱、后天之本更亏虚,最终旧疾未除,新病又会滋生,这一点必须警惕。
二、临床应用要点
在临床治疗中,将三棱、莪术与人参、白术、黄芪等药搭配使用,既能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又能补气生血,实现攻邪不伤正的效果。
治疗老癖、癥瘕、积聚、结块等病症时,若需用三棱、莪术消导积滞,务必搭配人参、芍药、地黄等药,才能避免耗伤正气的弊端。
要知道,这类积滞病症的根源,往往是血瘀、气结、食停与元气不足、运化无力共同导致的;若想有效消除积块,关键在于借助药物扶助脾胃,让脾胃气旺,从而逐步消磨积滞、散开瘀结,达到平复病症的目的。
若不顾正气虚弱,只单用攻伐消积的药物,只会加重脾胃损伤、耗损后天元气,最终导致旧疾未愈,新的病症又随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