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将于下周四(10月30号)的上午在韩国会面,随后特朗普将于30号晚上启程返回美国,连10月31日开幕的APEC庆州峰会都不参加。那么如何理解这个日程安排呢? 要理解这场安排在韩国的中美会面和特朗普的“连夜跑路”,得先从李在明那套“左右逢源”的操作说起,这哥们从上半年就卯着劲要把韩国打造成亚太外交的“中转站”,三个月前的8月算是把铺垫做足了。 他先是打破韩国总统就任后“先美后日”的老规矩,直奔东京找石破茂谈了115分钟,又是氢能合作又是人工智能对接,愣是把中断多年的“穿梭外交”给捡了回来,还搞出了17年来首个韩日联合新闻公报,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先把东亚邻居的关系理顺,好给后面的对美外交铺路。 紧接着他就飞华盛顿见特朗普,为了这次会谈算是下足了功夫,不仅把特朗普的《交易的艺术》翻了个遍,连白宫新办公室的装修细节都摸透了,连外长带三名幕僚长提前去美国打前站,这诚意直接把原定两小时的会谈拖到了140分钟。 谈成的成果也很实在,大韩航空当场拍板买103架波音飞机,连发动机算上总价值500亿美元,这可是韩国航空史上最大的订单,等于给特朗普送了份厚厚的“见面礼”,顺便还表了态要跟着美国搞制造业复兴,又提议美朝领导人会晤,特朗普当场就松了口说“希望年内见金正恩”。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韩国的“中间人”身份算是坐稳了,毕竟一边牵着美国的制造业需求,一边连着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韩国对华出口1330亿美元,对美出口1278亿美元,两边都是千亿美元级的市场,少了谁都不行。 中美愿意把会面地点选在韩国,说白了也是看中了这层“缓冲带”的价值。要知道2025年的半岛局势本就不太平,3月美韩搞“自由护盾”联合军演,又是AI作战模拟又是16次野外机动训练,结果还出了战机误投炸弹炸伤29人的乌龙,朝鲜那边直接放话要“用致命性军事手段回应”,虽然之后两边还在板门店谈过,但火药味一直没散。 这种时候找个能同时跟中美搭上线、还能牵住朝鲜的角色居中协调再合适不过,李在明刚好递上了台阶。 而且中韩产业链早就是“你中有我”的状态,2024年两国贸易额都冲到2.33万亿元人民币了,三星、SK海力士的半导体要靠中国市场消化,中国的制造体系也离不了韩国的零部件,美国想在半导体领域卡脖子,绕开韩国根本玩不转,这就给了韩国做“中间人”的硬底气。 再看特朗普这波“见完就走”的操作,其实一点都不意外,这人向来把“美国优先”刻在骨子里,多边峰会在他眼里从来都是“鸡肋”。 早在2018年他就跳过两次亚洲峰会,让彭斯替他去撑场面,当时美媒就骂他“怠慢亚洲”,可他根本不在乎,这次不过是故技重施。 更关键的是国内正闹得鸡飞狗跳,10月初他刚往芝加哥派了500名国民警卫队,说是要“保护联邦资产”,结果伊利诺伊州直接告到法院,说他“惩罚政敌”,芝加哥街头全是抗议的人,这种时候他哪有心思留在韩国开两天会。 何况APEC峰会主打“构建可持续的明天”,又是AI转型又是互联互通,这些虚头巴脑的议题哪有跟中国一对一谈经贸摩擦来得实在,毕竟中美都是APEC里占比最大的经济体,双边谈妥了比在21个成员面前喊口号管用多了。 最有意思的是李在明的处境,表面看是被特朗普摆了一道,他为APEC造势快半年了,7月就给各国领导人发了邀请,10月还放了权志龙主演的宣传片,主会场、媒体中心全建好,就等着借峰会把韩国的AI合作方案推出去,结果最大牌的嘉宾开完小会就溜。 但仔细算笔账,韩国其实赚翻了。中美把这么重要的会面放在庆州,等于默认了它的“中间人”地位,比在APEC上拿个联合声明管用多了。 而且特朗普虽然走了,但500亿美元的波音订单已经落袋,美韩制造业合作的口子也撕开了,加上之前跟日本敲定的合作,等于一下子把美日韩三条线都串了起来。 说白了这就是场各方都在算的“利益账”:李在明用一场APEC的“面子”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外交筹码和经济利益,中美借着韩国的地盘把敏感议题摆上台面,避开了多边场合的束缚,特朗普则用最低的时间成本搞定了最关键的双边会谈,还能赶回去处理国内的烂摊子。 至于APEC峰会少了美国总统一号人物,顶多就是少了点话题性,毕竟真正的核心交易,早在10月30号上午那场会面里谈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不过是走个过场。 李在明就算心里有点憋屈,估计也得笑着接受——毕竟能让中美把谈判桌摆到自己家里,这已经是很多国家求都求不来的待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