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欧洲理事会峰会前面对记者,

高干评世界 2025-10-24 17:55:34

2025 年 10 月 23 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欧洲理事会峰会前面对记者,坚决地表示绝不会在领土问题上向俄罗斯让步。 这可真是件大事,要知道,就在前两天,他还说过愿意以当前战线为基础和俄罗斯谈判,这一下态度又变得强硬起来。 泽连斯基的立场突变,直接源于 10 月 17 日白宫会谈的彻底破裂。 他此行核心诉求是获取 “战斧” 巡航导弹,这种射程超 2000 公里的武器能覆盖俄中部腹地,被乌方视为谈判筹码。 但特朗普不仅拒绝供货,还提出 “双方各自宣布获胜” 的停火方案,美特使凯洛格更私下建议移交顿涅茨克,泽连斯基当场拍案离席。 10 月 20 日,泽连斯基带着外交团队紧急飞赴布鲁塞尔,把欧洲当成最后的救命稻草。 他的目标很明确:签新防御协议,同时推动欧盟动用被冻结的俄资产援助乌克兰。 出发前乌外交部透露,若能拿到 1400 亿欧元 “赔偿贷款”,就能支撑到 2026 年春季的军事行动。 10 月 23 日欧洲理事会峰会给出的回应,却一半是支持一半是冷水。 英法德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重申 “国际边界不可靠武力改变”,表面站在乌方一边。 但欧盟峰会最终未能就俄资产使用达成一致,比利时以 “法律风险” 坚决反对,匈牙利则担心俄方报复,计划被搁置至下次会议。 更现实的支援只有零星补充。 欧盟此前承诺的 650 万欧元设备已移交乌克兰,包括无人机干扰系统和四驱车辆,还将拨付 1 亿欧元修复发电设备。 可这些零散援助,远填不上乌方每月超 40 亿欧元的军费缺口。 俄罗斯的态度在 10 月 24 日变得更加强硬。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回应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停火预测时明确表示,俄方一直愿意谈判,但基辅拒绝对话,只能继续军事行动。 这与拉夫罗夫 10 月 21 日的表态形成呼应,后者坚持必须解决 “根源性问题”,实质是要完全控制顿巴斯并禁止乌部署北约部队。 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发起小规模反攻,10 月 23 日收复两个定居点,但未能突破俄军主力防线。 美俄之间的外交通道几乎完全关闭。 原定 10 月 24 日的布达佩斯元首会晤,被特朗普在 22 日突然搁置,理由是 “俄方缺乏谈判诚意”。 据美媒披露,俄方曾提出用扎波罗热部分区域换顿巴斯完全控制权,这一提议被美方内部斥为 “领土交易”,双方国务卿通话不欢而散。 泽连斯基的强硬表态,更像是给内外的一场 “信心秀”。 对内,乌克兰民调显示,仅 41% 民众支持继续战争,比上月下降 8 个百分点,他必须用强硬立场稳住民心。 对外,这是向欧洲施压的手段 ——10 月 24 日他赶赴伦敦参加 “志愿联盟” 会议,试图用 “绝不妥协” 的姿态争取更多武器援助。 但欧洲内部的分歧已难以掩盖。 北约秘书长吕特 10 月 21 日赴美协调立场,却陷入 “拉扯战”:特朗普一会威胁停止援助,一会又说可能提供 “战斧”,政策摇摆让盟友无所适从。 连支持乌方的德国,也在峰会后悄悄减少对乌炮弹供应,理由是 “需储备本国国防物资”。 乌克兰的后勤困境在冬季来临前愈发明显。 乌军方 10 月 23 日承认,东部战线的弹药储备仅能维持 1.5 个月高强度作战。 欧盟承诺的能源支援要到 11 月才能到位,而哈尔科夫等地已出现低温天气,民生压力正转化为政治压力。 所谓的和平路径,在 10 月 24 日几乎看不到曙光。 欧尔班预测冲突将在 2025 年结束,要么签协议要么一方崩溃,但目前双方都没有退让迹象。 美方想主导 “和平委员会”,欧洲有 12 点停火计划,可核心的领土争议谁都绕不开。 俄罗斯对 “战斧” 导弹的态度也透着底气。 拉夫罗夫 10 月 15 日就放话,美方若提供 “战斧” 将损害俄美关系,但俄方有应对能力。 军事专家分析,俄防空系统虽难完全拦截,但可通过打击发射阵地削弱其威胁,不会改变战场根本态势。 泽连斯基的强硬表态,或许能换来几天的舆论支持。 但 10 月 24 日克宫的回应已经说明,俄方不会因口头表态改变策略。 欧盟的援助迟迟不到位,美国政策摇摆不定,乌克兰手里的筹码其实越来越少。 战争的走向,正被现实因素一点点左右。 乌克兰的弹药快耗尽了,欧洲的耐心在减少,俄罗斯在消耗中掌控着更多资源。 10 月 23 日的强硬发言再响亮,也掩盖不了一个事实:没有实际支援,光靠态度赢不了战争,更换不来和平。 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战场的严寒和援助的寒冬可能同时到来。 当炮弹打光、暖气停供,无论泽连斯基说什么,或许都得回到谈判桌前。 但现在,各方还在硬撑,这场冲突的终点,依旧藏在迷雾里。 信源:泽连斯基称绝不做出领土让步-搜狐视频

0 阅读:1
高干评世界

高干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