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参议院宣布 10月23日,美国参议院于当地时间10月22日第12次否决了共和党提出的临时拨款法案,这意味着联邦政府的“停摆”僵局仍在持续,未能看到尽头。 估计不少人搞不懂,这“临时拨款法案”到底是个啥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国会给政府批的“零花钱”,新财年的正式预算要是谈不拢,就靠这个法案先给政府续上钱,好让各个部门能正常开门办事。 可今年9月30日旧财年结束前,两党就没谈拢新预算,连临时拨款法案也卡着没过,10月1日一到,联邦政府的钱袋子直接空了,“停摆”就这么来了。 这一个月里,参议院前前后后投了11次票,每次都失败了,这次第十二次否决,把两党之间的死结拧得更紧了。 千万别觉得这只是两党在国会里吵吵嚷嚷,普通美国人的日子早被搅得鸡飞狗跳了。华盛顿国家广场的游客中心关着大门,原本热闹的景区就剩几个临时看守的保安,周边卖纪念品、做导游的小商户,这大半个月亏得底朝天,有老板直言,再不开门就得卷铺盖跑路了。 更惨的是联邦政府的雇员,现在已经有八十多万人尝到了“无薪休假”的滋味,房贷、车贷到期了拿不出钱,去超市买菜都得掰着手指头算。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次政府还放话了,要是停摆再继续下去,有些岗位可能要“永久性裁员”,这可是以前停摆时从来没有过的情况,不少家庭夜里都睡不踏实。 不光老百姓的日子受影响,美国经济也在暗地里流血。高盛集团早就算过一笔细账,政府每停摆一周,经济增速就得下降0.15个百分点,要是把私营企业的损失也算上,这个数字得涨到0.2个百分点。 现在停摆都23天了,旅游业光一周就亏10亿美元,国家公园每天光门票收入就少100万,周边商户每天的损失更是高达7700万美元。 港口那边更头疼,不少企业的出口证书没法办,货物堆在码头等着发霉;能源行业也被拖累,几百份钻井许可证的审批都停了,生产计划全被打乱。 更麻烦的是,劳工统计局这些发布经济数据的部门也关门了,要是再拖下去,就业报告、通胀数据都没法按时公布,到时候投资者摸不清经济状况,美债、美元汇率都得跟着波动,连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都没法好好定了。 两党闹到这份上,表面上看是医保福利该花多少钱的问题,说到底是两种治国理念的死磕。 民主党这边咬得死死的,非要延续对低收入群体的医疗补助,还想把之前“大而美”法案里砍的医疗补助加回来,说白了就是要保住自己的选民基本盘,也就是低收入群体和移民群体,这些人都是多元文化的支持者。 可共和党那边根本不买账,说现在的医疗补助早就被滥用浪费了,不削减开支根本没法改善财政赤字,而且这也是他们一直主张的“小政府”理念,想让市场来取代政府补贴。 这事还扯出了移民问题这个大麻烦。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就把边境管控当成了重点工作,想扭转多元平等的社会思潮,可民主党偏偏支持移民融入,觉得这样才能让美国更有活力。 现在政府停摆,公民入籍仪式取消了,劳工部的移民服务也停了,可这反倒顺了特朗普政府的心意,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推进自己的移民政策。 两党都借着停摆给自己捞好处,民主党把锅甩给共和党,说他们挟持民众;共和党反过来指责民主党不肯妥协,把民生问题的责任全推过去。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图恩就骂民主党“把联邦政府和民众都当人质”,而民主党领袖舒默也不甘示弱,说共和党明明可以先让政府开门,再解决民众的医疗负担问题。 关键问题就出在政治越来越对立上,预算投票早就成了两党交锋的战场,不是谈不拢,是压根不想谈拢,都想借着预算问题逼对方让步,巩固自己的选民支持。 现在共和党在参议院占53席,可想要终止民主党的“冗长辩论”推进投票,得要60票,这就给了民主党阻挠的机会,每次投票都成了走过场。 众议院共和党议长约翰逊甚至放话,这次说不定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政府停摆。照现在的架势看,这话还真有可能应验。两党都抱着“谁先妥协谁就输了”的心态,没人愿意松口,可遭罪的却是普通民众和美国经济。 旅游业的损失还在扩大,企业经营处处受限,无数家庭都在为生计发愁,可国会山的议员们还在为自己的政治利益互相攻击。 这场停摆根本不是什么财政问题的争执,而是美国两党争斗失控的集中表现。两党把政治博弈看得比国家利益和民众福祉还重,就算将来靠某个临时方案暂时结束了停摆,病根也没除掉。 只要这种“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党争逻辑不改变,下次停摆的危机迟早还会来,而美国的国力和民生,就在这一次次的内耗里慢慢被掏空。现在留给美国的时间不多了,要是两党还执迷不悟,这场“闹剧”迟早会变成没法收拾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