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航母,又刷新我们认知!别人家的航母甲板上停的是战斗机,印度的“维克兰特”号航母,甲板上,竟然是一群练瑜伽的士兵! (信息来源:金羊网 2025-10-21 印度数百官兵在航母甲板做瑜伽唱胜利歌) 据金羊网报道,10月20日,印度总理莫迪登上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与数百名海军官兵一同在飞行甲板上练习瑜伽,并高唱一首庆祝“大胜巴基斯坦”的原创歌曲。 莫迪本人也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很高兴看到印度令人骄傲的‘维克兰特’号航母上勇敢的海军官兵参加瑜伽课程,愿瑜伽继续团结我们,增强我们的身心健康。” 乍一看,这似乎只是印度特色的“文化输出”——把瑜伽搬上航母,彰显民族自信。 但细究之下,这种行为背后折射出的问题,远比一场甲板瑜伽表演要复杂得多。 航母的本质是什么?它不是旅游观光船,也不是文化展演平台,而是国家海上战略力量的核心载体,是集航空作战、远程打击、舰队指挥于一体的高技术战争机器。 全球拥有航母的国家屈指可数,每一艘现役航母的甲板时间都极其宝贵,每一分钟都与战备状态、训练强度、作战效能紧密挂钩。 美国“尼米兹”级或“福特”级航母常年在海上执行高强度任务,舰载机起降频率以分钟计;中国“福建舰”虽尚未服役,但其电磁弹射系统和甲板调度逻辑早已进入实装测试阶段,一切围绕实战展开。 反观印度“维克兰特”号,这艘2022年才正式服役的国产航母,排水量约4万吨,采用滑跃起飞方式,至今尚未形成完整舰载机作战能力。 根据军武次位面报道,其主力舰载机‘光辉’海军型仍处于试飞阶段,俄制米格 - 29K 因维护问题出勤率低下,整艘航母舰载机数量严重不足,处于战力受限的尴尬状态。 在这种背景下,甲板上不练舰载机调度、不搞损管演练,反而铺开瑜伽垫、齐声高歌“胜利之歌”,与其说是军事展示,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演。 更值得玩味的是那首“庆祝大胜巴基斯坦”的歌曲。 印巴之间近年不仅有边境摩擦,还在 2025 年 5 月爆发了一场持续 4 天的军事冲突。 所谓“大胜”并无事实依据,更像是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自我催眠。 莫迪政府近年来频繁借助军事符号强化“强人”形象——从宣传“国产导弹”到宣称“击落巴方战机”,再到如今在航母上唱胜利歌,其核心逻辑或许并非提升国防实力,而是服务于选举与舆论动员。 这种将军事平台娱乐化、仪式化的做法,不仅模糊了军队的专业边界,也削弱了公众对国防建设真实进展的判断力。 当然,有人会说:瑜伽也是训练的一部分,印度海军推广瑜伽多年,有助于官兵身心健康。这话没错。但问题在于场合与比例。 在岸上基地、在舰员休息区推广瑜伽,无可厚非;但把本应用于舰载机起降、战术协同、应急响应的核心甲板空间,变成集体瑜伽课堂,就显得本末倒置。 这就好比一家顶级医院把手术室改成瑜伽馆,还宣称“这是我们的特色医疗文化”——形式再新颖,也掩盖不了功能错位的本质。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印度军工体系的结构性困境。“维克兰特”号从立项到服役历时近二十年,期间多次延期、预算超支、技术依赖严重。 其动力系统来自美国,雷达来自以色列,舰载机靠俄罗斯,连阻拦索都要外购。这种“万国牌”拼装模式,导致整舰集成度低、维护复杂、战力受限。 而政府却急于通过高调宣传“国产航母”来塑造“大国崛起”叙事,结果就是:硬件跟不上,就用仪式感来补;战力不足,就靠口号来撑。 一个国家若不能正视自身军事能力的真实水平,而沉迷于符号化的自我感动,最终只会陷入“表演式强军”的陷阱。 真正的国防现代化,不是靠甲板上的瑜伽照片,也不是靠胜利歌曲的歌词,而是靠扎实的工业基础、严谨的训练体系、透明的预算机制和清醒的战略判断。 中国始终主张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发展国防力量,但同时也强调,军事建设必须服务于和平目的,必须建立在真实能力而非虚幻叙事之上。 印度若真想成为“印太”重要力量,与其在航母上练瑜伽,不如先把舰载机飞起来,把后勤保障做扎实,把指挥体系理清楚。



娃哈哈
非暴力不合作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