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为什么会得到支持? 这场选举,其实一开始,郑丽文是没打算去竞选的。道理很简单,她不是大咖,她既不是地方实力派,也没有做过中央要职。她的最高职务,是担任过马英九政府的发言人,因为形象清新脱俗,口齿伶俐。再后来,她做了不分区立委,因为她敢说敢打敢拼。 你别小看这个“敢”字,在弯弯的政坛里,太稀缺了!很多政客要么抱着派系大腿唯唯诺诺,要么对着镜头说些模棱两可的官话,郑丽文偏不。当年她做马英九发言人时,有次记者会被民进党籍记者围着追问“两岸政策漏洞”,对方语气尖锐,甚至带着挑衅,她没躲没避,拿起桌上的政策文件,一条一条拆解,语速快但逻辑丝毫不乱,末了还补了句“与其揪着字眼挑刺,不如想想怎么让两岸民众真正受益”,那股子冷静又犀利的劲儿,一下就让她在媒体圈出了名。 后来当不分区立委,她更是把“敢打敢拼”刻进了骨子里。有次审议民进党推动的“能源法案”,明眼人都知道里面藏着给特定企业的利益输送,可没人敢当面戳破。郑丽文直接拿着厚厚一叠数据上台,从法案条文到企业持股明细,一条一条念,连某企业老板和民进党高层的私下会面时间都摆了出来,逼得当时的行政部门官员额头直冒汗,最后法案不得不暂缓审议。那天立法院的直播画面里,她穿着简单的西装套裙,头发扎得整齐,手里的笔敲着桌面强调重点,那股子不怵权贵的劲儿,让不少观众直呼“终于有人替我们说话了”。 她一开始没打算竞选,真不是谦虚,是看清了弯弯政坛的“潜规则”——没地方派系撑腰,没中央要职的履历,想出头太难。可架不住基层选民天天找她,有开小吃店的老板拉着她的手说“郑委员,你敢说真话,我们就信你”,有大学生给她发消息“不想再选那些只会画饼的政客了”。这些声音,让她动了心:是啊,政坛需要的不是“大咖”,是真能替老百姓办事、敢跟歪风邪气硬刚的人。 而且她的“清新脱俗”不是装出来的。不像有些政客走到哪都前呼后拥,她跑基层时,经常一个人背着包就去了,在菜市场跟阿姨们聊物价,在夜市帮摊主搬东西,甚至会蹲在路边跟流浪狗互动。有次她在社交媒体发了张自己蹲在地上喂狗的照片,配文“它们都比某些政客真诚”,一下就戳中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大家烦透了那些端着架子的“政治明星”,反而喜欢她这种接地气的实在。 还有人说她资历浅,可这恰恰成了她的优势。没有派系包袱,她不用看谁的脸色;没做过中央要职,她更懂基层的难处。比如在两岸议题上,她不搞虚头巴脑的“话术”,直接说“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受益的是两边的老百姓,别被政客的鬼话骗了”,这种直白的立场,让不少希望两岸和平发展的选民找到了共鸣。 说到底,郑丽文得到支持,不是因为她有多高的职位,有多深的背景,而是因为她活成了很多人期待的政客模样——敢说真话,敢办实事,不端架子,不搞派系。在充满虚伪和算计的政坛里,这样的人,自然能被选民记在心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国民党迎来郑丽文时代,她将肩负起艰苦的重责大任!纷纷扰扰的一个多月的国民党主席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