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的传承智慧:信任、股权与20年“炼狱”打磨出的继承人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19 01:39:04

曹德旺说:“论水平,论资历,曹辉,我的儿子,都不如你们,但是有一点,他是我的儿子,另外一个就是他手上有一个股票可以决定福耀玻璃的发展方向。因此他可以出任这个位置(福耀玻璃继承人)。” 你别觉得曹德旺这话说得“直白到不近人情”,这恰恰是他最难得的坦诚——不绕“唯才是举”的虚话,不藏“家族传承”的私心,直接点透了中国民企传承最核心的两个字:信任与掌控。要知道,曹辉能接下福耀这副担子,从来不是只靠“曹德旺儿子”的身份,早在上世纪90年代,曹德旺就把他扔进了福耀的“基层炼狱”里打磨。 刚从大学毕业那阵,曹辉没进总部当“少东家”,而是被老爹塞进了福建福清的生产车间,从最基础的玻璃切割工做起。夏天车间里的温度能飙到42度,机器轰鸣声震得人耳朵疼,他穿着沾满油污的工装裤,蹲在流水线旁跟老师傅学精准切割,手上磨出的水泡破了又长,硬是熬了半年才练出“一刀准”的手艺。后来转做销售,曹德旺没给他派过一个老客户,只扔了本通讯录:“北方的卡车玻璃市场,你自己去跑,赔了算我的,赚了算你的本事。” 那几年,曹辉背着样品包跑遍了东北的卡车修理厂,冬天零下30度的天,他在哈尔滨的汽配城门口蹲了一个礼拜,才说服老板试用福耀的玻璃;有次为了赶一个订单,他坐绿皮火车硬座熬了28小时,到目的地时眼睛都肿成了缝。曹德旺看在眼里,却从不说一句心疼话,反而在他第一次谈成百万订单时,劈头盖脸问:“客户的售后需求你跟进了吗?玻璃安装的损耗率算清楚了吗?”这种“严父式培养”,让曹辉在福耀摸爬滚打了20多年,从车间主任到销售总监,再到集团副总裁,每一步都踩着实打实的业绩——2023年福耀海外营收突破220亿元,欧洲和北美市场的增量,有近六成是他带队啃下来的硬骨头。 再说说曹德旺口中“能决定方向的股票”,这可不是简单的“股权”,是他为福耀埋下的“定海神针”。截至2024年底,曹德旺家族通过个人持股、家族信托和关联企业,合计持有福耀玻璃约31.7%的股份,是绝对的第一大股东。要知道,福耀做的是汽车玻璃制造业,一条高端生产线投入就是15亿元,研发一款适配新能源汽车的曲面玻璃,至少要3年周期,最忌“短视化操作”。如果把控制权交给职业经理人,大概率会为了短期财报好看,砍研发、缩投入,可曹辉手上的股份,意味着他和福耀的长远利益彻底绑在一起——他要对的不是季度KPI,是福耀十年、二十年的生存根基。 外界总爱拿“任人唯亲”说事儿,可他们没看到曹德旺的“双重标准”:对曹辉,他既给了“儿子”的身份,更设了“能力”的门槛。有次股东大会上,有股东质疑曹辉的管理能力,曹德旺直接把话筒递过去:“你跟大家说说,咱们墨西哥工厂的物流成本怎么降?”曹辉没打官腔,直接拿出厚厚一叠数据,从港口选址讲到跨境运输路线优化,连每公里的油耗成本都算得明明白白,当场就镇住了全场。还有一次,曹辉主导的海外并购项目遇挫,亏损了8000万元,曹德旺没护短,让他在高管会上做了3个小时的检讨,直到把问题根源挖透才罢休。 说到底,曹德旺的话听着“实在”,实则是最清醒的算计。他知道,中国民企的传承,从来不是“选最有能力的人”,而是“选最值得信任、又有能力扛事的人”。曹辉的“儿子”身份,是信任的底线;他手上的股份,是掌控的底气;而那20多年的基层历练,是能力的证明。这三者凑在一起,才是能守住福耀、守住上万员工饭碗的最佳答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6
英明果断雪梨

英明果断雪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