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加坡的地铁上,一个印度人看样子是新加坡籍印度人,激动的大吵大嚷,让中国人回到自己的国家,说这里不是你的中国。 2025 年 10 月 12 日早上的新加坡地铁南北线,原本像往常一样挤满了赶去上班的乘客,直到一列列车厢里突然爆发的争吵打破了平静。 一位穿着浅蓝色衬衫、戴着黑框眼镜的印度裔男子,突然对着身边一位背着双肩包的年轻中国乘客高声叫嚷,反复说着 “你应该回中国去”“这里是新加坡,不是你的国家”,声音大到整个车厢都能听清,引得周围乘客纷纷放下手机,转头看向争吵的方向。 从其他乘客拍摄的视频里能清楚看到,这位印度裔男子大概 40 岁左右,说话时手舞足蹈,脸涨得通红,额头上还能看到细细的汗珠,显然情绪已经失控。 被他指着的中国乘客看起来 20 多岁,穿着休闲的灰色外套,手里紧紧攥着一份文件,可能是当天要用到的工作资料。面对突然的指责,年轻乘客明显有些不知所措,身体微微向后缩了缩,小声解释自己是合法在新加坡工作的,有正规的工作准证,不是非法滞留。 可这样的解释并没让印度裔男子平静下来,反而像是点燃了他更激烈的情绪,他往前逼近了一步,声音又提高了一个分贝,嘴里还夹杂着一些模糊的抱怨,大意是觉得中国乘客占用了新加坡的资源。 好在旁边一位穿深色西装、看起来像是上班族的新加坡本地乘客及时站了出来,伸手挡在两人中间,劝印度裔男子 “有话好好说,公共场合吵架影响不好,万一伤到别人就麻烦了”。 这位劝架的乘客事后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提到,当时车厢里人很多,大家都挤在过道上,万一冲突升级推搡起来,很容易撞到老人或小孩,“新加坡一直讲种族和谐,这样的场面太少见了,也太不应该了”。 列车到达武吉知马站时,站内的工作人员已经接到其他乘客的求助电话,早早在站台等候。列车门一开,工作人员就迅速上车,先安抚了两人的情绪,然后把他们带到站台的调解室。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沟通,工作人员才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位印度裔男子是新加坡公民,在当地一家物流公司做仓储管理,当天早上因为家里临时有事出门晚了,没赶上上一班地铁。 本来就有些着急,上车时又觉得身后的中国乘客不小心碰到了他的背包,虽然中国乘客当时说了 “不好意思”,但他还是越想越气,最后忍不住爆发了。 而被指责的中国乘客是一名电子工程师,来自中国深圳,一年前通过新加坡一家科技公司的招聘来到这里工作,持有新加坡人力部颁发的 EP 准证,当天是要去位于市中心的客户公司对接芯片测试项目,手里的文件就是项目方案。 他说自己平时很少坐早高峰地铁,这次是因为公司班车临时故障,才选择地铁出行,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事。 这件事很快在新加坡的社交媒体上引发了讨论,本地论坛 HardwareZone 和社交平台 TikTok 上,相关视频的播放量很快突破了 10 万次。有网友留言说,“在新加坡生活这么多年,第一次看到在地铁上因为这种小事吵成这样,大家都是为了生活打拼,互相体谅一下不好吗?” 还有网友提到,新加坡的多元文化不是靠口号,而是靠每个人的包容,“外籍人士遵守本地法律,本地人也要有开放的心态,毕竟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各个族群的努力”。 熟悉新加坡的人都知道,这里一直把 “种族和谐” 当作重要的社会准则,政府不仅在学校开设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还会在地铁、公交站等公共场合张贴 “尊重差异、包容共处” 的宣传海报,每年 7 月还会举办 “种族和谐日”,鼓励不同族群的居民互相交流。 根据新加坡人力部 2024 年发布的数据,目前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籍人士约有 140 万人,占总人口的 22%。 其中中国籍人士约 39.2 万人,占外籍人士的 28%,大多分布在专业技术、金融、教育等领域,像半导体、生物医药这些新加坡重点发展的产业,不少核心技术岗位都有中国籍工程师的身影。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院的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外籍人口比例的增加,不同族群之间的小摩擦可能会偶尔出现,但关键在于通过理性沟通化解,而不是让情绪主导行为。 “新加坡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凝聚在一起,这种凝聚力需要每个人去维护,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籍人士,都应该记住‘尊重’是底线。” 目前,新加坡地铁运营方 SMRT 已经表示,会加强早高峰时段的站台巡逻,同时通过车厢广播增加文明出行的提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新加坡印度人骂中国人:新加坡不是你的国家,OK,回中国去!新加坡虽然不是中国
【134评论】【29点赞】
别忘记梦想
这个窝囊废,被阿三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