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以色列正式宣布了! ​10月15日,以色列政府干了件特别让人窝火的

好学百灵鸟 2025-10-15 10:10:49

快讯!快讯! 以色列正式宣布了! ​10月15日,以色列政府干了件特别让人窝火的事:停火协议刚生效一天,载着救援物资的卡车才刚到加沙,转头就跟联合国说,从当地时间15日起每天进加沙的援助卡车,要减到之前说好的一半,燃料和天然气除了特定基建用,其他全不让进。 协议上白纸黑字写明:每日至少600辆援助卡车应顺利进入。可现实却是,承诺落地即打折。有网友讽刺:“这不是履行协议,是玩文字游戏。说好开闸放水,结果只开了个水龙头。” 加沙的处境早已超出“危机”范畴。98.5%的农田被毁,粮食自给完全断绝;超过一半人口处于严重饥饿状态,儿童营养不良率逼近极限。此前,一袋面粉价格飙升至450美元,是战前的百倍。这不是通胀,是生存被明码标价。 更严峻的是医疗与卫生系统几近崩溃。85%的垃圾处理设施瘫痪,堆积如山的废弃物成为疾病温床,腹泻、皮疹在儿童中快速传播。医院依赖发电机维持运转,而燃料一旦断供,透析、新生儿保温箱、呼吸机都将停摆。一位医生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们不是在救人,是在看着病人等死。” 联合国多个机构明确指出:加沙的饥荒是人为制造的灾难。但以色列方面仍坚持称“部分援助可能落入武装组织之手”,因此必须“严格管控”。可问题是,封锁整座地区来防范潜在风险,是否合理?一位国际法学者评论:“集体惩罚平民违反国际人道法,无论出于何种理由,都不应被接受。” 回顾过去几个月,以色列曾在国际压力下短暂放宽援助通道。如今停火达成,外部声浪减弱,援助又迅速收紧——这背后逻辑耐人寻味:援助似乎从来不是出于人道关怀,而更像是一种“压力调节阀”,用以换取政治或军事上的让步。 有网友痛批:“把粮食和燃料当筹码,等于把饥饿当武器。这不是在推动和平,是在用平民的命换谈判桌上的筹码。” 也有人反思:为什么每次危机,总要等到国际舆论沸腾才“施舍”一点援助?为什么人道行动总被政治绑架?一位长期关注中东问题的博主写道:“加沙人要的不是施舍,是基本生存权。他们不需要谁来‘恩准’他们吃饭、喝水、看病。” 当人道主义沦为博弈工具,所谓的“停火”便只是战火的暂停,而非苦难的终结。真正的和平,不该建立在饥饿与恐惧之上。 援助,本就不该有“条件”。生命,更不该被讨价还价。 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
好学百灵鸟

好学百灵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