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森特喊话中国,愿意放弃100%加税,但是稀土限制必须取消。中方不接美国电话,显

好学百灵鸟 2025-10-14 13:10:44

贝森特喊话中国,愿意放弃100%加税,但是稀土限制必须取消。中方不接美国电话,显然是手中还有牌,美财长贝森特也出来灭火,表示不一定要对中国加税。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在接受福克斯新闻台采访时对外宣称,中方近期出台稀土新规之前并未提前告知,这种所谓的“夺权”行为令美方感到意外,并且中方拒绝了美方的电话。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美国副总统万斯以及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之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时也放软了语调称,对华商品加征100%关税不一定要发生。 更引人关注的是,美方抱怨称,中方出台稀土新规前“未提前通知”,并称多次致电中方却“无人接听”,认为这是一种“突然夺权”的行为。 可讽刺的是,当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时,哪一次提前打过招呼?如今却反过来指责中国“不透明”,未免有些“双标”。 白宫“变脸”背后,是真慌了 从强硬施压到主动示好,美国高层的态度转变之快,暴露了其真正的软肋——稀土依赖症。 现代高科技装备,几乎都离不开稀土。F-35战机每架需417公斤,爱国者导弹系统依赖高性能永磁体,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器人电机……全靠稀土支撑。 而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能力,掌握在中国手中。 美国虽有芒廷帕斯矿,但开采后仍需运到中国加工。加工完再运回,成本翻倍。即便加征高额关税,美国本土产品依然贵出40%以上。 一位从事电机制造的网友在社交平台直言:“我们用的钕铁硼磁体,90%以上来自中国。不是不想换供应商,是真的找不到性能稳定、价格合理的替代品。” 中国沉默,是最有力的回应 面对美方“电话轰炸”,中方暂时未接。这种“不回应”,反而让美国更加焦虑。 有网友调侃:“以前是美国不接电话,现在轮到他们尝尝‘已读不回’的滋味了。” 其实,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并非“突袭”,而是依据《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依法实施,流程公开、标准明确。 可美方却称之为“夺权”,显得既被动又心虚。 一位科技博主分析:“当年我们被加税时,谁来问过我们‘为什么’?现在我们依法管理自己的资源,怎么就成了‘意外’?这说明,规则正在改变——不再是美国单方面说了算。” 贝森特的“软话”,是美国国内压力所致 贝森特的退让,不是因为“友好”,而是美国国内撑不住了。 通胀持续高企,若再加征100%关税,从家电到玩具,从手机到电动车,价格将全面上涨。而明年就是中期选举,选民不会容忍生活成本被政客的“对华强硬”推高。 更关键的是,美国制造业远未复苏。新能源汽车产量不足中国十分之一,光伏组件依赖进口,芯片产能也远未达标。 而中国呢?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018年的26%升至2023年的31%,产业链越打越强。 “贸易战打了七年,结果是中国产业链更完整了,”一位财经博主评论,“美国以为封锁能拖垮我们,没想到反而逼出了一个更强大的中国。” 稀土之争,本质是未来科技主导权的争夺 这场博弈,表面是贸易摩擦,实则是谁掌握未来科技标准的较量。 中国不仅掌控稀土精炼技术,还在向下游延伸——从永磁材料到电机系统,从电池回收到绿色冶炼,形成完整生态。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几十年来默默承担环境代价,支撑着全球绿色转型。全世界的电动车、风电、节能家电,哪一样离得开中国稀土? 可西方媒体却总渲染“中国用稀土当武器”,却绝口不提中国为全球供应链稳定做出的贡献。 “我们不是在‘卡脖子’,”一位从业者说,“我们只是在说:资源主权在我,如何使用,我说了算。” 规则,正在被重新定义 过去,规则是美国制定的:你必须开放市场,你必须遵守“我们的规则”。可如今,中国开始用法律、用制度、用产业链优势,反向设定博弈规则。 这不是“威胁”,而是一种成熟的国家博弈方式。 贝森特的妥协,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极限施压战术在今天的中国面前,已经失效。真正的竞争,不是靠关税大棒,而是靠技术创新、产业链完整和战略定力。 当万斯在底特律喊“美国优先”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成批驶向欧洲、南美和中东。历史不会偏爱口号最响的国家,而是属于那些踏实做事、尊重产业规律的国家。 这场较量还在继续。但有一点已经清晰: 谁掌握了关键材料,谁就握住了未来的钥匙。 而这一次,钥匙,正在中国手里。 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中国稀土管制 中美贸易博弈

0 阅读:11
好学百灵鸟

好学百灵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