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38岁男子从尼泊尔回国,在樟木口岸时,他手机被停机,他以为欠费了,就充了200元话费,还是没开机,他联系移动客服,客服却说:为了防止你被诈骗,移动对你手机号保护性关停,想要开机必须去移动厅办理。男子在当地找了个营业厅,营业厅却说:这是新疆的手机卡,你只能去新疆办理。男子在零下几度在路边冻到崩溃,他愤怒不已,决定起诉移动公司。 各位义父,点个关注,欢迎评论,爱你们哦 这位男子叫李先生,河南人,今年38岁,平时最爱徒步旅行,国内山水跑了大半,2025年10月初,他从广州飞曼谷,再转机去尼泊尔完成了一场徒步之旅。10月5日左右,他从樟木口岸回国,刚出海关掏手机想联系住宿,就发现屏幕一直没信号——手机停机了。 当时樟木口岸下着小雪,风刮在脸上像刀子,李先生穿的冲锋衣根本扛不住零下5℃的低温。他第一反应是欠费,赶紧用仅剩的一点流量(停机前没关数据)充了200元,可等了10多分钟,手机还是没反应。他冻得搓着手躲在口岸的避风处,反复打移动客服,接通后客服的话让他更懵:“你的号码因防诈骗需要被保护性关停,必须去营业厅解封。” “我刚从国外回来,没接到任何诈骗电话,怎么就被关停了?”李先生急得声音都抖了,他跟客服说自己身上只有800多块尼币,国内现金一分没有,手机停机连打车、住店都没法弄,能不能先临时开下网让他找个住处。客服犹豫了一会儿,说可以开4小时网络,可挂了电话刚5分钟,网络又断了——他连口岸附近的酒店列表都没刷出来。 第二次打客服,接线员直接拒绝,说“没权限临时开网”。李先生站在雪地里,看着来往的车辆,冻得嘴唇发紫,眼泪都快下来了。后来还是口岸的警务人员看到他不对劲,主动上前询问,才把他带到附近的警务站休息,还帮他联系了一家可以先记账的小旅馆。 第二天一早,李先生赶紧找当地的移动营业厅,可工作人员查了他的卡号后说:“这是新疆办的卡,异地没法解封,你得回新疆的营业厅办。”这话像一盆冷水浇下来——他从西藏回新疆至少要两天路程,而且身上没钱,怎么回去?没办法,他只能在营业厅办了一张电信的临时卡,先把眼前的困境解决了。 直到10月13日,李先生的移动卡还是没解封。这张卡他用了8年,绑定了银行卡、社保、工作群,弃号损失太大,可移动的态度更让他寒心:他投诉后客服说48小时回复,结果等了一周,电话、短信都没一个。 他跟我说:“不是在乎那200块话费,是这事儿太憋屈了——防诈骗是好事,但也不能不管用户的死活吧?” 其实这两年类似的事不少。2025年8月,有个游客从老挝经磨憨口岸回国,联通卡也被保护性关停,最后打12315投诉,3小时就临时开网了;9月新疆有个用户在青海出差停机,通过联通APP提交了异地证明,24小时就解封了。 对比下来,移动的流程确实太僵化——既没有提前通知用户(李先生没收到任何停机预警短信),又没有异地解封的通道,连紧急情况下的临时网络都不给,完全没考虑边境口岸这种特殊场景。 更关键的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移动这种做法已经违规了。首先是侵犯知情权,没告知李先生“为什么判定他有诈骗风险”“解封需要哪些材料”;其次是违反公平交易权,他充了话费却没得到通讯服务;最后是没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明知用户在零下低温、身无分文的情况下,还是拒绝提供基本的通讯支持。 现在李先生已经收集了充值记录、客服通话录音、临时办卡的费用凭证,打算旅行结束后就起诉移动。他说:“我不是要为难谁,就是希望移动能改改这个规定——防诈骗不能一刀切,得给用户留条活路。” 网友对此也吵翻了,有人说“防诈骗没错,但运营商太机械了”,也有人说“我之前在外地也被停机,跑了3个营业厅才办成,太折腾”。其实防诈骗和保障用户权益不矛盾,关键是运营商要多些灵活度——比如对境外回国、跨省出差的用户,提前发个预警短信;边境口岸设置临时解封点;紧急情况下开通24小时的临时通讯通道。 你们遇到过手机被保护性关停的情况吗?如果是你,在李先生这种处境下,会怎么解决?来评论区聊聊。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西藏,一38岁男子从尼泊尔回国,在樟木口岸时,他手机被停机,他以为欠费了,就充了
娱乐来说话
2025-10-14 22:15:46
0
阅读: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