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治疗的层次之道:从脾胃到肝肾的递进策略施奠邦先生在《治病要有层次》中以胃脘

美倩谈健康 2025-10-14 20:30:34

胃病治疗的层次之道:从脾胃到肝肾的递进策略

施奠邦先生在《治病要有层次》中以胃脘痛为例,揭示了中医治疗胃病的精妙递进逻辑。看似单一的脾胃虚寒证候,在临床中却需依病情深浅分层施治,如同剥茧抽丝,方能切中病机。这种层次思维,恰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智慧。

第一层:温养脾胃的基础调治

胃病初起,常见脘腹隐痛、食后胀闷、喜温喜按,舌淡苔白,此为脾胃虚寒的典型表现。此时治法当以温中健脾为要,香砂六君子汤便是浅层次调治的代表方。

方中人参、白术健脾益气,砂仁、木香温中行气,如同为虚寒的脾胃铺设暖炉,驱散中焦寒邪。但临床可见,部分患者服用此类方剂后疗效不显,为何?因胃病之根,常非单纯脾胃虚弱,而与脏腑间的气血关联密切。

第二层:肝脾同治的进阶策略

若香砂六君子汤无效,需考虑肝木乘土的深层病机。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若肝气郁结,易横逆犯胃,加重疼痛。

此时黄芪建中汤便是进阶之选:黄芪、饴糖温补脾胃,桂枝、白芍调和肝脾,既补脾胃之虚,又制肝木之亢,如同治水先修堤,防止肝气对脾胃的持续侵袭。

施老案例中,患者服此方仍效果不显,正说明病机已深入一层——肝脾不和之外,更有气血营卫的瘀滞。

第三层:调和营卫的肝脾兼治

当黄芪建中汤亦难奏效时,需从营卫失和入手。柴胡桂枝汤在此层次尽显妙用:柴胡、黄芩疏肝解郁,桂枝、白芍调和营卫,全方既疏利肝胆,又通行周身气血,如同打通脏腑间的交通枢纽。

施老治案中,患者服此方后胃痛明显减轻,正因该方突破了单纯温补的局限,从通调气血的维度化解了肝脾瘀滞。

更深层次:补火生土的先后天同治

若胃病迁延日久,需追溯先后天同源的深层病机——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其运化功能依赖先天之火的温煦,一旦先天阳气不足,易出现火不生土的根本失衡。

脾胃失于温养,运化能力持续衰退,伴随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全身虚损表现。

元代罗谦甫在《卫生宝鉴》中创扶阳助胃汤,正是针对这一病机:以附子理中汤温补肾阳(命门火)、干姜温通心阳,同时配伍白术、人参健脾益气,通过温先天之火以养后天之土的逻辑,从本源上强化脾胃功能支撑。这种调理并非孤立针对胃腑,而是通过补先天以助后天,解决脾胃虚寒的深层根源。

结语:治病如登高,分层方达巅

施老的治胃之法,道破中医治疗的核心逻辑:病有浅深,治有次第。从脾胃到肝,从肝到肾,从后天到先天,每一层递进皆基于脏腑五行的生克制化。

临床中,即便患者无明显肝肾症状,亦需依病机深浅调治——此非过度治疗,而是对整体观的精准践行。

唯有把握治疗层次,方能如拨云见日,让胃病治法从头痛医头升维至系统调治,这正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智慧精髓。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美倩谈健康

美倩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