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2年,大将军姜维上奏后主刘禅,请求处死宦官黄皓,但后主刘禅却不以为然地说道:黄皓只不过是供我驱使的小臣而已,以前董允在世的时候对他也非常痛恨,我为此也感到恼怒。如今你又何必为了一个小臣而耿耿于怀呢,姜维见后主刘禅为宦官黄皓说话,便不再多说,为了避祸,率领本部人马去剑阁沓中屯田。 诸葛亮走后,国家没了主心骨,刘禅这皇帝当得松松垮垮,成天图个清闲。 宦官黄皓仗着会拍马屁,慢慢钻了空子。从黄门丞爬到中常侍,权力大得吓人。他专干拉帮结派的事儿,拉拢阎宇这种墙头草,提拔自家亲信,贬谪那些直肠子的官员。罗宪就因为不鸟他,直接被扔到巴东太守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去。 黄皓贪婪成性,眼睛只盯着权位和金银,蜀汉的家底儿被他搅和得一塌糊涂。董允在世时,好歹压着他点儿,陈祗一死,他就彻底放开了手脚,在刘禅耳边吹风,搅黄了不少国策。 姜维是蜀汉的顶梁柱,早年从魏军跳槽过来,诸葛亮一眼相中,培养成北伐主力。身高八尺,武艺高强,脑子活络。 从延熙六年镇西大将军,到景耀元年大将军,他带队北伐九次,次次都想收复中原。洮西一战,杀敌上千,郭淮都得退避三舍。可惜蜀汉国小,粮草跟不上,每次都半途而废。姜维几年在外奔波,早听闻黄皓在成都胡作非为。 黄皓还想借着姜维北伐失利,撺掇阎宇顶他的位子。姜维不是傻子,知道朝中树敌太多,干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公元262年,姜维班师回朝,直奔主题,上书刘禅,直指黄皓祸国。他列举黄皓干预军务、排挤忠良的罪状,希望一刀宰了干净。刘禅压根儿没当回事儿,就回了一句,黄皓不过是宫里跑腿的,以前董允也讨厌他,我都气过了,你干嘛还揪着不放。姜维一看,这皇帝铁了心护着黄皓,再说下去准没好果子吃。索性闭嘴,收拾队伍,带上本部人马,直奔剑阁沓中。 这事儿一出,蜀汉的日子更难过了。姜维在沓中屯田,士兵们挥锄头,种稻子,勉强维持军粮。黄皓在成都继续作妖,拉刘禅的弟弟刘永下水。 刘永还算清醒,早看不惯黄皓,多次劝哥哥别信宦官。可黄皓使阴招,在刘禅面前挑拨,刘永直接被赶出成都,诏书上写着不许回来。蜀汉宗室就这样被黄皓一个个收拾,朝堂上全是他的马仔。 阎宇升大将军,负责宫门,罗宪贬外郡,姜维的北伐计划也被黄皓搅黄几次。国家本就疲敝,黄皓还大把大把地捞钱,蜀汉的税赋全进了他的腰包,百姓怨声载道。 转眼景耀六年,魏国钟会在关中练兵,邓艾带队翻阴平小道,直扑成都。姜维闻风,急忙上书求援兵,加固阳安关和阴平道。可黄皓又跳出来了,弄什么鬼神占卜,忽悠刘禅说魏军是虚晃一枪。刘禅信了,只回了个敷衍的诏书,没增一兵一卒。 结果邓艾奇袭成功,诸葛瞻在绵竹挡不住,父子双双战死。成都城门一开,刘禅就投降了,蜀汉就这么没了。 姜维率残兵回援,投了钟会,本想借机反魏,谁知钟会也反,乱军中姜维拔剑自刎,忠心耿耿到最后一刻。 黄皓被邓艾抓了,本来要砍头,他又使老把戏,贿赂邓艾的亲信,勉强捡条命。跟着刘禅去洛阳,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蜀汉灭亡的教训,搁到现在看,还挺扎心的——小人当道,忠臣难容,国家怎么不败?
226年,魏文帝曹丕重病垂危,临死前他声嘶力竭喊道:“我要见母亲,我要见母亲。”
【2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