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声称,中国对台湾的“攻击”可能会与俄罗斯协同进

景铄看科技 2025-10-14 15:49:39

10月13日,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声称,中国对台湾的“攻击”可能会与俄罗斯协同进行。 他表示,中国在“入侵”台湾之前,可能会请求弗拉基米尔·普京在欧洲发起进攻,目的是转移注意力。   退一步讲,就算我们从纯粹战略的角度去分析这种假设,它的逻辑链条也并不牢固。首先,中国在涉及台湾问题上,始终坚持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早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承认,根本谈不上什么“入侵”。中国在国际场合多次表态,台湾问题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解决,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   再看俄罗斯方面,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确实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俄之间会为了对抗西方而主动协调地缘冲突。   中国始终强调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搞结盟,不搞阵营对抗。即使中俄在不少国际事务中立场相近,也只是基于共同利益和对国际秩序的共同诉求,而非所谓的军事互助。把这种务实合作解读成“协同发动战争”,未免过于夸张。   其实,吕特的言论更像是一种典型的西方安全焦虑的投射。在当前全球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西方世界正面临着传统霸权体系的松动,新兴国家的崛起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种压力在欧美国家的战略思维中,往往会被转化为对潜在威胁的放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吕特的说法不是基于现实,而更像是一种“战略预设”:他们担心的不是中国和俄罗斯真的协同采取行动,而是害怕在两个不同方向同时出现安全挑战时,西方自身应对能力不足。   西方确实面临资源分散的问题,特别是在乌克兰危机久拖不决、经济压力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北约各国在军事、财政和外交上的协调能力都面临考验。   但这并不能成为他们随意揣测其他国家意图的借口。国际关系讲究的是理性、对话与尊重,而不是基于假设进行战略恐吓。   尤其是在当前这个全球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的阶段,任何单边认知都可能加剧误判,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对抗。   从中国的角度看,和平发展依然是最核心的国家战略。在台湾问题及中俄关系事务中,中国始终秉持和平、稳定之理念,以协商为重要途径,积极推动国际秩序的优化与改善,展现大国担当与和平愿景。   中国没有主动挑起冲突的意图,更不可能为了某种战略配合而与他国协调发动战争。这不仅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也与中国一贯的外交理念背道而驰。   总的来看,吕特关于中俄“协同”的说法,更多是一种基于西方战略焦虑的推演,而非事实依据。我们在面对这样的话题时,应当保持冷静、理性和清醒的判断力。   不要被所谓“专家预测”牵着鼻子走,也不要对国际局势过度悲观。中国始终以和平发展为核心,不挑战、不对抗、不搞阵营政治,这一点始终如一。   最后,面对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我们更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被某些“高层发言”所误导。国际政治永远不是简单的黑白对立,而是充满了博弈、平衡与妥协。 素材来源:北约秘书长开脑洞:若大陆武统,会拉拢俄罗斯让我们忙死 2025-06-24 08:28·观察者网

0 阅读:1
景铄看科技

景铄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