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的新突破给绿氢能源产业带来新的希望吗? 绿氢或许有一天能够为一些最难实现去碳化的行业提供一种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氢气可以在高温下燃烧,其方式类似于煤炭或发动机燃料,但燃烧时不会排放温室气体,而是只会留下水蒸气。这使得它在清理诸如钢铁制造和交通运输等难以减排的行业方面变得不可或缺。 但绿氢的成本过高,若不通过在生产及应用方面进行重大技术改进,可能永远都无法成为具有商业可行性的选择。去年,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如果将包括存储和向终端用户运输在内的整个生命周期成本都计算在内,绿色能源的成本可能会比之前估计的还要高。事实上,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绿氢的成本如此之高,以至于更明智的做法是将时间和精力以及资金投入到其他绿色化替代方案上,而非继续朝着商业化的绿氢发展。 该研究的首席作者罗萨娜·沙菲伊(她是哈佛大学环境中心的一名博士后研究员)在接受《哈佛公报》的采访时表示,“即便生产成本能如预期降低,存储和运输成本仍会使氢气在许多领域无法实现成本优势。我们的研究结果对“氢气将成为脱碳的万能工具”这种日益盛行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即并且表明氢气的机会可能比之前认为的要少。” 因此,曾经盛极一时的绿氢能源热潮已大不如前。2023 年,计划中的绿氢能源项目实际完成的不到十分之一,这表明绿氢能源的雄心壮志与实际实施之间存在着显著且不断扩大的差距。这并不意味着绿色氢能源是徒劳无功的,只是意味着我们在应用时需要更加精简高效。今年早些时候,Oilprice 报道称:“多年来失败和半失败的氢能源项目向我们表明,虽然燃料储备并非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万能药,但某些应用如果能大规模推广,仍具有巨大的潜力。” 基于这种对氢气脱碳潜力的精细考量,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人员取得的一项新突破或许找到了一种方法,能够通过优化其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使太阳能制氢成为一种具有商业可行性的选择。在最近发表于《自然·清洁技术》杂志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设想了一种利用阳光不仅生产绿氢,还能同时生产高价值化学品的系统。 据Tech Xplore网的一篇报道,该评论认为,在太阳能电解系统中引入高价值的化学合成技术,能够将这一产业从亏损的项目转变为具有经济吸引力的行业。这些化学产物能够为化学工业、制药业、交通运输业和室内应用提供可持续的原材料来源。 香港城市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的法瓦·阿布迪教授表示:“这不仅仅是制造清洁氢气的问题,更是要制造出有盈利性的氢气。因为当将太阳能电解技术转化为化学反应器时,整个系统就能实现自我盈利。” 这不仅对绿色氢能源来说是一大胜利,对化工行业而言也是一场重大的胜利。该行业一直以来都是能源消耗大户,且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排放。“我们所提议的是一个更加清洁的化工行业,它不仅能减少排放,还能保持经济上的可行性,”阿布迪说道。“对于那些廉价且需求量大的化学产品,大型集中式的单一产品工厂是合理的选择。但对于昂贵的特殊化学品,分布式的生产设施能更好地实现多种产品的生产,”他接着解释道。 这一潜在的突破目前仍处于概念阶段,但对重振日渐式微的绿氢能源计划至关重要。它表明,绿氢能源在某些领域仍是一种具有变革潜力的工具——但并非在所有领域都是如此。在许多应用中,直接利用清洁能源而非将其用于生产绿氢能源,仍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最合理和负责任的方式。但我们可以期待在诸如香港城市大学发现的化学工艺等多样化的难以减排的领域会有更多的突破,从而证明绿氢能源并非毫无希望。
不是造不出来,成本问题而已[吃瓜]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