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上首相了?高市一反常态,中国暂未发贺信,日本赢家另有其人 高市早苗的胜选,表面上是日本政坛的“破天荒”,实际上却是她政治生涯最危险的一步。她终于拿下自民党总裁宝座,但这场胜利不过是别人手中的一张牌。中国外交部一句“日本内部事务”,比任何贺电都更有分量。没有祝贺,只有冷处理,连场面话都懒得说,说明什么?说明北京看得穿,真正掌握大局的,不是她。 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日本将迎来第一位女首相”的浪漫叙事里,却没人愿意看清现实:这位“历史性人物”,连组阁权都可能保不住。 她赢了第二轮投票,得了185票,击败了小泉进次郎,可整个自民党里真正为她站台的派阀寥寥无几。她没有派阀,只有麻生太郎的“临时支持”。 这场胜选,更像是麻生派和安倍残余势力联手的一场投机游戏。他们不需要高市赢得民心,只需要她坐上首相的位置,好让自己的利益链条不中断。 而这一切,外界看得清楚的并不多,北京却看得特别清楚。在高市当选后的第一时间,外交部没有发贺电,没有祝词,连一声“欢迎合作”都没说。 中国曾在石破茂当选党魁时第一时间表示祝贺,说明并非不重视日本政局。 而这一次的沉默,是一种精准的判断:高市并非真正的掌权者,她没有自主权,只是一个被安排的“过渡者”。 更重要的是,中国不发贺电,远不只是情绪表达。高市的政治履历,北京早已了然于心。 她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历史、鼓吹对中国科技的“防范”言论,哪一项不是在中国红线边缘反复试探? 而这一次,她上台后突然不提台海,不参拜靖国,甚至改口说要“推进与中国的坦率对话”,你觉得是转性了? 不是,是她清楚知道,惹不起中国,也惹不起美国。 可惜的是,姿态再软,也换不来信任。北京说得很清楚:“听其言,观其行。”这不是祝愿,是警告。 中国现在不着急表态,因为高市的命运,根本不需要中国出手。 她面对的是一个“双少数”的国会,一边是失去控制的众议院,一边是难以谈判的参议院,连党内基本盘都站不稳,哪还有余力在外交上冒险? 说白了,她连国内政策都推不动,谁会相信她能掀起对华新风浪? 而这场看似“开天辟地”的胜利背后,真正的操盘手已经在布局。 麻生太郎的手笔,藏得不深。他是高市胜选的关键推手,也是未来内阁最大赢家。他的派系掌握财政、安全、外交三大要职几乎是板上钉钉。 高市是总裁,麻生做“影子首相”,这才是日本政坛的真实剧本。她能不能坐稳首相,还得看麻生什么时候觉得这张牌不值了。 更讽刺的是,高市虽然打破了“男权天花板”,却没能赢得女性支持。她反对夫妇别姓,主张传统家庭价值,甚至否认性别平权立法的必要性。 媒体铺天盖地地颂扬她的“历史意义”,但日本女性的民调显示,她的支持率在女性中反而更低。 而在国际博弈的棋盘上,高市的“右”已经不是新闻,真正的看点是她的“变”。 她不再强调“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不再强调“与中国脱钩”,甚至连对华政策的基调都开始向“务实”靠拢。 这一切不是因为她真的信奉外交理性,而是因为她明白,现在的日本,根本没有能力对中国硬碰硬。 经济依赖、市场联系、区域合作,没有哪一条路可以绕开中国。她可以口头强硬,但行动必须温和。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没有急着发贺电。外交最讲究节奏与分寸。高市的当选,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权力交易,中国不急于表态,是因为她的稳定性太低。 她不是安倍,缺乏战略耐性;她也不是岸田,没有派阀护体。她只是一个被推上台的“女性符号”,一旦不能完成派系交办的任务,就会迅速被替换。 在日本“一年一相”的魔咒下,她能挺过2026年都是奇迹。 而外界最关心的中日韩关系,也不会因为她的上台而迎来突破。虽然她未参拜靖国神社,释放出缓和信号,但她在独岛、慰安妇问题上的立场依然强硬。 韩国方面至今未发表任何祝贺声明,说明对她的态度也充满警惕。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即将召开,她是否能以首相身份出席,仍是未知数。 如果国会在临时会议中无法顺利指名她为首相,这场“女首相时代”的庆典,将变成一场尴尬的插曲。
当不上首相了?高市一反常态,中国暂未发贺信,日本赢家另有其人 高市早苗的胜选,表
地缘历史
2025-10-11 11:48: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