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看傻了!中方连出重拳,以美之道还治其身,外媒集体震动 10月9日,一连串密集发布的出口管制公告,如同连环重拳,精准砸向美国的软肋。特朗普或许没想到,自己一手推动的对华“科技围堵”,如今竟成了中方强势反击的理由。 中国商务部当天连续发布六项出口管制公告,并同步更新了不可靠实体清单。这种密集程度,在过往的中美博弈史上前所未有。 尤其是对稀土物项和相关技术的封锁,明确针对美方在芯片、军工、AI等核心领域的依赖。 外界迅速意识到,这不只是一场经济手腕的较量,更是中方在规则层面的一次战略布局。 早在今年4月,中国就已试水式地对钐、钆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了初步管控。 而这次的“10·9公告”,则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完成了质的跃升。稀土原料、技术、制成品、甚至境外使用的产品统统纳入监管,几乎无死角。 这一系列规定不仅覆盖了传统意义上的出口,还首次引入“视同出口”条款,意味着中国籍技术人员在海外的行为也将被纳入审查范围。 这一点,尤其令美方神经紧绷。许多美国企业长期依赖中国工程师在全球进行技术转移和系统集成,如今这一通道被堵死,等于在技术供给链上埋下了不稳定的雷区。 彭博社在第一时间指出,“这是一种极具系统性的政策回应,其背后是对美国‘外国直接产品规则’的精准模仿。” 特朗普阵营本想通过扩大对华高科技限制、联合G7制定稀土价格底线来牵制中国,结果却成了中方出招的催化剂。 就在中方发布公告的前两天,美国众议院刚刚建议扩大半导体出口管制。如今看来,这一动作反倒成为中国“依法反制”的依据之一。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自诩为全球最强大的供应链重构者,但在稀土领域,却依然无法摆脱对中国的深度依赖。 根据《路透社》的数据,中国掌握着全球近90%的稀土精炼能力。美国唯一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虽然仍在运营,但其精炼环节依旧依赖中国完成。 这意味着,中国一旦全面收紧出口,美国军工、无人机、电动车等多个战略性行业将集体“断血”。 尤其是军工领域的打击最为致命。F-35战斗机一架就需要超过400公斤稀土材料,而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军火巨头此前从未为稀土供应设立“应急方案”。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国防部的稀土库存最多只能支撑四到六个月,若中国持续施压,美国将不得不寻求高成本、低效率的替代方案。 市场的反馈也极为迅速。中国稀土板块当天集体上涨,尤其是涉及磁材制造与冶炼分离的企业,涨幅惊人。 这说明投资者已经看出,中方此次出手不仅是短期制裁,更是一次战略性资源配置的重塑。 与此同时,美股科技板块则出现波动,尤其是芯片制造与军工供应链相关企业,股价普遍走低。 而在不可靠实体清单中被点名的14家外国公司,则成为这一轮反制中的“样本”。 其中一些企业因参与对台军售而被列入清单,例如某加拿大反无人机企业和美国TechInsights。 这释放出一个极其明确的信号:凡是挑战中国主权安全的企业与国家,无论身处何地,都会受到精准打击。 更令人玩味的是,中国此次公告中对“军事用途”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发”相关物项的出口申请一律不予许可,而对于人道主义用途则设有“豁免机制”。 这种差异化设计,既展示了中方的法律自信,也为国际社会留下了合作的余地。 在大国博弈中,这种“有理有利有节”的表现,恰恰是中国长期战略思维的体现。 特朗普及其背后的政商集团或许至今仍在评估此次打击的真实影响。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方的这一系列操作,不再是单点反击,而是一套完整的反制体系。 这种体系是建立在法律、技术、产业、供应链、外交多维联动的基础上,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临时决策。 有分析指出,中国此举是典型的“以美之道还治其身”。 过去几年,美国利用“长臂管辖”对中国企业进行全球范围的围堵和打压,而如今,中国也开始对境外使用中国资源和技术的行为启动“域外追踪”。 这种对称性回应,不仅在实质上形成制衡,也在规则层面打破了美方一贯的“单边通行证”逻辑。
10月10日晚上,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批评了中方昨天出台的稀土新政策。不仅
【164评论】【7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