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突然给中方定下48小时回应期,要求中国航司禁止飞越俄罗斯领空,这道“最后通牒”背后藏着怎样的霸权逻辑?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美国带头封锁了俄罗斯航班飞越本国领空的通道。 莫斯科当然不干,马上反击,禁止美国和一大批西方航空公司使用俄罗斯领空,美国的航空巨头们傻眼了,原本直达亚洲的航线,现在得绕道而行,飞行时间拉长两三个小时,燃油成本直线上升,乘客和货运量也跟着受影响。 中国航空公司因为中俄关系特殊,没被卷入这个禁飞圈子,它们还能继续用俄罗斯领空作为捷径,节省时间和费用。 这本是地缘政治的连锁反应,美国当初的制裁政策,本意是孤立俄罗斯,结果却让自家企业吃亏。 交通部还特别强调,这种“不平衡”已经成了中美航空市场重启后的关键因素,疫情后中美航班刚有点起色,本来每周50个往返班次已经是极限,现在又来这一出,等于在伤口上撒盐。 中国航司只有48小时时间回应,如果不配合,最快11月就生效,为什么这么急?是为了快速“平衡竞争”。 就在前几个月,美国航空协会和工会联合写信给交通部和国务院,抱怨中国航司的“优势”太明显,他们甚至说,东海岸直飞中国路线,如果没有俄罗斯领空,经济上根本玩不转,这封信像是一记导火索,直接点燃了华盛顿的行动欲。 特朗普上台后,重申“美国优先”,在贸易、科技上频频出招,现在连空域都成了战场。 中国作为俄罗斯的伙伴,利用中立地位避开了制裁的火坑,这在美国眼里,就是“搭便车”。 他们不反思自家政策为什么让俄罗斯铁了心反制,却转头怪中国占了便宜。 霸权心态在这里显露无遗:世界规则得按我的剧本走,你用上合组织框架避开我的围堵,我就觉得危险,必须堵死你的后路。 这提议只针对客运航班,货运暂时豁免,因为美国企业还离不开中国制造的廉价货源。 数据显示,去年中美货运航班占全球太平洋航线的40%以上,如果连货运都限,波音和空客的订单、中国工厂的出口,都得跟着抖三抖。 特朗普团队心知肚明,这是个精准打击:够狠,但不至于自伤筋骨,中国外交部回应得很稳,发言人郭嘉昆说,美方该反思自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而不是无端打压别人,让全球消费者埋单。 这话点到要害,美国航司的困境,根子在他们对俄制裁的副作用上,不是中国航司的责任。 这48小时期限,简直是霸权傲慢的教科书,时间这么短,不给中方缓冲空间,等于在说:我的决定,你只能被动接招。 特朗普的“最后通牒”,表面强势,骨子里透着焦虑:一个不愿分享蛋糕的帝国,总得找借口证明自己还行。 你怎么看这个48小时的紧迫感?是真为了公平,还是另有算盘? 信息来源:环球网《特朗普政府提议禁止中国航空公司在往返美国航班中飞越俄罗斯领空,中方回应》
特朗普要禁止中国航班飞越俄罗斯领空,外交部提了个“建议”美国人自己给自己上了
【24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