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全球瞩目的诺贝尔和平奖正式揭晓,得奖者不是外界呼声很高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而是委

小加娱的史书 2025-10-11 10:45:22

令全球瞩目的诺贝尔和平奖正式揭晓,得奖者不是外界呼声很高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而是委内瑞拉女性马查多,想必这会让特朗普十分失望。   马查多从2023年反对派初选开始,就成了委内瑞拉人反抗的灯塔,那场初选中,她以压倒性优势胜出,集会现场挤满数百万人,喊出的不是空洞口号,而是对自由选举的渴望。   2024年总统大选,本该是她的舞台,但马杜雷治下的最高法院以莫须有的腐败罪名禁止她参选,强迫她退到幕后,支持前外交官埃德蒙多·冈萨雷斯。   选举那天,反对派收集的选票数据显示冈萨雷斯赢了30多个百分点,可官方宣布马杜雷获胜,引发街头抗议浪潮。   马查多没坐等,她从藏身处协调,曝光舞弊证据,推动国际社会施压。   联合国人权办公室和人权观察报告指出,那次选举后,政府对示威者、旁观者和反对领袖的镇压导致数百人受伤上千人被捕。   这不是孤立事件,而是马杜雷政权十二年来系统的压制:选举操纵、司法迫害、监狱关押。   马查多在2025年1月短暂现身一场集会时,被安全部队短暂扣押,但国际谴责如潮水般涌来,她迅速获释。   这次诺贝尔肯定,正是对她这种“公民勇气”的致敬——委员会主席乔根·瓦特内·弗吕德内斯说,她证明了民主工具也是和平工具,在拉美乃至全球独裁阴影下点亮希望之火。   特朗普对和平奖的追求,早不是秘密,从第一任期开始,他就公开抱怨奥巴马2009年获奖是“什么都没做就拿奖”,而自己推动的亚伯拉罕协议本该换来金牌。   2025年复职后,他更是一边高调宣称“结束了八场国际冲突”,一边通过公开游说和私下施压,试图影响委员会。   那些冲突包括以色列-伊朗的12天短暂战争停火、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的和平协议、印度-巴基斯坦克什米尔边境缓和,甚至埃及-埃塞俄比亚大坝水权纠纷的调解。   他声称这些是前任总统无法企及的成就,还在联合国大会上自夸“结束了七场打不完的战争”。   华盛顿的游说团也没闲着,特朗普盟友如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提名他,白宫通讯主任史蒂文·张在获奖消息后发帖指责委员会“把政治置于和平之上”。   这些“解决”远没那么铁板钉钉:刚果-卢旺达的民兵冲突仍在东部肆虐,造成六百万条生命;泰国-柬埔寨边境五天武装对抗虽停火,但根源未除;埃及-埃塞俄比亚的争端甚至因特朗普的强硬表态而一度恶化。   专家如奥斯陆和平研究所主任尼娜·格雷格指出,这些调解虽有功劳,但多是短期止血,不是根治。   诺贝尔提名截止是1月31日,特朗普上任才12天,他的许多行动根本赶不上2025奖项的评估周期——这奖本质上表彰2024年的努力。   特朗普的执念暴露了和平追求的另一面:当它变成个人野心时,就容易扭曲成工具。   想想他复职后推动的加沙停火第一阶段,那本该是亮点,可惜宣布晚了几天,没赶上委员会的最终审议。   马查多在获奖感言中,竟部分献给特朗普,感谢他的“决定性支持”——包括去年1月对她的公开声援,叫她“民主斗士”。   特朗普的“和平”往往服务于盟友网络,比如他支持马查多对抗马杜雷,也符合美国遏制左翼政权的战略。   但诺贝尔委员会没上钩,他们选择了一个不靠大国撑腰、靠自身韧性战斗的女人,这是在提醒世界:和平奖不是交易筹码,而是对那些在黑暗中守住民主火种的致敬。   特朗普的失望或许会让他更卖力地追逐下届,但如果他真想拿奖,不如学学马查多:少点自夸,多点倾听底层的声音,历史不会因为游说信件而改写,而是因为那些不屈的个体。   马查多的获奖,也在全球激起涟漪,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这是对所有民主斗士的致敬,人权高专办发言人强调,它反映了委内瑞拉人对公正选举和法治的渴望。   你觉得呢?如果和平奖落入那些真正从基层崛起的斗士手里,会不会让世界少点空谈,多点行动? 信息来源:第一财经《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布,得奖的不是特朗普》

0 阅读:1
小加娱的史书

小加娱的史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