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清仓比亚迪,这事儿可不能简单说他抛弃了一家公司,更像是告别一个时代。200

啊啸扬看汽车 2025-10-11 10:46:35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这事儿可不能简单说他抛弃了一家公司,更像是告别一个时代。2008年,在查理·芒格建议下,巴菲特以每股8港元认购2.25亿股比亚迪H股,投资14年赚了33倍,堪称伟大投资。2022年8月起,伯克希尔开始减持,到今年9月21日完全退出。 比亚迪近年业绩有销量下滑、盈利放缓等问题,巴菲特清仓或许是察觉到风口变化。但这并非否定比亚迪,更像长跑交棒。市场对此早有预期,股价、估值也已反映。这是成熟投资者控制风险、兑现利润的操作,巴菲特告别了他投资比亚迪的时代。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的真相:他抛弃的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个时代 2025年9月,伯克希尔·哈撒韦确认完全清仓比亚迪股份,为这场始于2008年的投资画上句号。从每股8港元抄底到累计获利超600亿港元离场,3890%的回报率堪称投资传奇。外界热议“股神看衰新能源”,却忽略了核心真相:巴菲特抛弃的从不是比亚迪这家企业,而是一个新能源行业高速扩张、资本泡沫化的特殊时代。 2008年的逆市入局,早已埋下周期离场的伏笔。彼时雷曼兄弟破产引发全球金融海啸,股市暴跌中,巴菲特却带着18亿港元购入比亚迪10%股份。这并非押注电动车未来——他向来对竞争惨烈的汽车业敬而远之,曾直言“汽车赛道拥挤,能赚钱的没几个”。他看中的是特殊时机的确定性:比亚迪作为全球唯一掌握电池研发、核心技术与整车制造的中国企业,叠加早期政策补贴,价值被市场恐慌严重低估,完美契合其“安全边际”理论。这场投资从一开始就带着阶段性底色,瞄准的是行业红利期的机会,而非永续经营的标的。 清仓决策源于对行业三大拐点的精准判断。第一个拐点是估值泡沫见顶,2023年比亚迪市盈率飙升至70倍以上,远超全球车企20倍左右的平均水平,市场提前透支了未来十年红利。“就算是最好的公司,定价过高也不是好投资”,这是巴菲特坚守的原则。第二个拐点是竞争进入红海,全球新能源品牌超百家,特斯拉降价引发连锁反应,比亚迪被迫跟进,毛利率持续缩窄,2024年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29.9%。第三个拐点是外部风险加剧,欧美加征关税、设置技术壁垒,连燃油车禁售计划都纷纷推迟,行业天花板显著压缩[__LINK_ICON]。 对比苹果的持仓取舍,更显其逻辑本质。巴菲特长期持有苹果,核心在于其不可替代的定价权——靠品牌与生态实现高溢价,无需依赖价格战。而比亚迪的优势在规模与成本控制,缺乏定价主导权,盈利随行业周期剧烈波动。当新能源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厮杀”,这种依赖规模的模式恰好触碰了巴菲特的风险警戒线。他曾说:“靠价格战活着的公司,就像在钢丝上走路”,清仓是对商业模式本质的清醒判断。 这场跨越17年的投资,是价值投资的经典演绎。巴菲特既未在行业低估时恐慌,也未在泡沫中贪婪,始终守住“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纪律。比亚迪2024年营收仍超777亿美元,仍是行业龙头,但它所处的“政策补贴+资本追捧+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然落幕。清仓不是否定企业价值,而是告别一个特殊周期。正如市场分析所言,伯克希尔正转向传统能源等现金流更稳定的资产,这是对利率上行周期的战略适配。 巴菲特的转身,为新能源行业敲响警钟:野蛮生长的时代已过,唯有技术突破与品牌壁垒才能穿越周期。而他留给投资者的启示更为深刻:真正的投资智慧,从来不是押注单一行业,而是读懂周期、坚守本质。

0 阅读:0
啊啸扬看汽车

啊啸扬看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