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可真是被舆论猛攻得惨不忍睹。发布会后,直播弹幕负面评论刷屏,广告小瑕疵被无限放大,数十位科技大V还同步发批判视频,股价单日暴跌超7%。 但从基本面看,小米不该是这待遇。2025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8%,小米以55%的同比增幅排第三,增量主要来自中国,高端汽车发布还反哺手机业务,家电产品线也稳步推进。发布会内容也没啥硬伤,雷军讲研发故事生动,企业布局清晰。 这场攻击有强烈“组织化特征”,结束后还形成攻击链条,多家西方科技媒体还同步跟进。这哪是普通舆情危机,分明是西方针对中国品牌的“精准打击”,遏制战略又升级中国品牌遭“精准打击”:小米陷舆论围剿,西方遏制战略升级 当小米SU7 Ultra以7分04秒的成绩刷新纽北赛道纪录,当玄戒O1芯片实现3nm工艺突破,中国科技品牌的技术突围正引发西方世界的战略焦虑。从芯片领域的工具封锁到汽车市场的舆论围剿,一场针对中国高端制造的“精准打击”已然展开,而小米成为这场战略遏制中的焦点靶心。 技术突破越是显著,遏制手段越是精准。小米自研3nm芯片玄戒O1发布仅48小时,美国便升级EDA软件出口管制,禁止新思科技、楷登电子等巨头向其提供高端设计工具。EDA作为“芯片之母”,是3nm级芯片纳米级布线与仿真的核心依赖,断供直接掐住了芯片迭代的命门——虽已量产的芯片可正常出货,但后续升级与bug修复因设计文档锁死陷入困境。这种“卡脖子”并非孤例,美国2024年底发布的152页出口管制规则,已构建起覆盖芯片制造设备、HBM存储器的完整封锁链,目标直指中国科技产业命脉。 在汽车领域,舆论围剿与市场限制形成双重夹击。小米SU7系列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崛起引发恐慌,《福布斯》直言其“让保时捷彻夜难眠”,这种实力认可很快转化为遏制动力。西方媒体一边渲染“技术威胁论”,一边配合政客炒作“供应链安全”,试图动摇欧洲消费者信任。更隐蔽的是市场规则的倾斜: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将中国电池组件排除在补贴之外,欧洲则酝酿电动车进口关税调整,针对性限制中国车企成本优势[__LINK_ICON]。 值得警惕的是,西方遏制战略已从单纯技术封锁转向市场控制。美国迫使英伟达、超威将对华芯片出口收入的15%上缴政府以换取许可证,同时联合中东盟友打造“美国技术主导的AI生态圈”,限制中国技术投资流向[__LINK_ICON]。这种“以市场换规则”的策略,意图通过绑定全球市场形成技术依赖,从标准层面遏制中国品牌崛起。小米等企业的全球化之路因此受阻:在欧洲市场刚突破10%份额,便面临“数据安全”审查加码;SU7 Ultra虽获GT赛车游戏入驻认可,却遭遇部分国家的市场准入拖延。 面对围剿,中国品牌与国家层面已启动反制。小米紧急联合概伦电子等本土企业加速EDA工具链适配,计划十年投500亿攻坚核心技术。国家层面,商务部已就美国集成电路领域歧视性措施发起反歧视调查,直指其“危害全球产业链稳定”。更关键的是,封锁反而激发了创新动能:国产EDA市场份额已升至15%,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通过算法优化突破算力限制,印证了“封锁清单终将成为创新清单”的规律。 这场较量本质是全球产业话语权的争夺。小米的遭遇并非个例,而是中国科技从“跟跑”到“领跑”必经的阵痛。西方遏制虽能制造短期障碍,却挡不住技术迭代的必然趋势——当SU7系列在纽北赛道证明中国智造的实力,当玄戒芯片打破高端垄断,中国品牌已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站稳脚跟。 未来的竞争,终将是创新速度与产业链韧性的比拼。西方的“精准打击”或许会延缓进程,但无法逆转中国科技产业升级的方向。正如小米在舆论与封锁中仍实现SU7全球销量破百万,这场持久战的最终赢家,终将属于那些能在压力中完成技术自主的企业与国家。
最近小米可真是被舆论猛攻得惨不忍睹。发布会后,直播弹幕负面评论刷屏,广告小瑕疵被
啊啸扬看汽车
2025-10-11 07:45: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