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特朗普政府突然通过美国交通部发布了一项拟议命令,要求中国所有赴美航班不

地缘历史 2025-10-10 18:30:33

就在昨天,特朗普政府突然通过美国交通部发布了一项拟议命令,要求中国所有赴美航班不得再飞越俄罗斯领空,并且只给了中国48小时的回应时间。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很清楚。2025年临近尾声,他的连任竞选进入冲刺阶段,国内通胀高企、财政悬崖临近、社会撕裂严重。   他急需一个“外部压力”来转移焦点,而中美航线问题,既涉及民生,又牵动资本市场,更能引爆民族主义情绪,正好成为他“对外强硬”剧本中的一颗棋子。   中国四大航司首当其冲。国航、东航、南航、厦航的中美直飞航班如今每周只有50班,仅为疫情前的三分之一。   恢复之路本就艰难,现在如果被迫绕飞俄罗斯,每趟航班将增加1.5至2小时航程,燃油成本多出10%到20%,航司利润空间几乎被压榨殆尽。   更严峻的是,这笔额外成本最终将被转嫁给数百万中美旅客,形成连锁反应,影响的不只是航空公司,还有两国之间本就脆弱的民间交流。   美方声称此举是为了“竞争公平”,理由是中国航司飞俄领空获得了所谓“不对等优势”。   但真正的问题根本不是中国航司“走得近”,而是美国自己走不进去。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方率先对俄关闭领空,俄罗斯反制禁止美航司飞越其领空。   如今美航被迫绕飞,却将这笔账算到中国头上,逻辑之荒谬,令人咋舌。中国没有选择“特权通道”,只是没有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这叫不公平?   这不是公平竞争,而是赤裸裸的航权霸凌。中俄之间的航线安排,是基于长期航权协议,符合《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与地缘政治无关。   印度、新加坡、阿联酋等国的航司同样照常飞越俄罗斯领空,为什么偏偏只盯着中国?   为什么不去对阿联酋发出“禁飞通牒”?美国这套“双标操作”,从来不讲规则,只讲立场。只要不站在它一边,就要挨上一刀。   更关键的是,这封“通牒”背后隐藏的是特朗普的焦虑。   自他重返白宫以来,波音500架飞机的对华订单迟迟无法敲定,中方在稀土、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的反制措施逐步落地,特朗普的政绩清单一片空白。   中美航线问题成了他最后能动用的筹码,他不惜将航空政策工具化,用“航权门槛”来逼迫中国在更广泛的经贸议题上让步。   讽刺的是,美方一边对俄乌局势装出“愿意对话”的姿态,一边却在中俄之间不断制造摩擦,妄图通过航线争端逼迫中国在俄乌问题上“割席断交”。   但现实是,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中立立场早已明确,任何试图通过航线施压改变中国立场的幻想,都是痴人说梦。   中俄之间的合作不是军事联盟,而是战略互信,是对西方霸权逻辑的现实回应。   欧洲一些国家也不甘寂寞。波兰航空、法航荷航、汉莎等航司早在去年就因绕飞成本停飞部分航线,如今又开始向欧盟游说,要求限制中国航司,把自己的困局甩锅给中国。   这种“你不能比我好”的心理,早已不是市场竞争,而是一场集体失控的地缘焦虑症。   欧洲航司不去检讨自身结构性问题,却想通过政策壁垒拉中国下水,这样的思维,不会带来合作,只会加剧分裂。   特朗普的这道“飞行禁令”,如果最终落实,不仅将扰乱全球航空格局,更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中国航司若被迫绕飞,票价上涨、航线延误、乘客流失在所难免;美国旅游、留学、商务等领域将再度承压,失去的将不只是中国游客的消费力,还有本已脆弱的中美民间联系。   而一旦中国被迫反制,限制美航在华航线份额,美方承受的损失只会更大。   特朗普政府一再在“规则”与“现实”之间玩火。他们以为靠着行政命令就能扭转市场格局,却忽视了全球航空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网络。   今天可以对中国航司下手,明天就可能遭到他国联手反制。一旦各国都开始搞“领空小圈子”“航线排他制”,全球航空体系将面临崩溃式重构,最终受害的是全人类的流动自由。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并不是第一次面对美方的极限施压,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从芯片封锁,到航班限制,从稀土争夺,到规则制订,每一次中美博弈的背后,都是全球秩序的一次深度震荡。   今天的航线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飞行路径的改变,而是美方试图打破现有国际航空体系中立性的一次危险试探。   中国若妥协,意味着承认美方对全球航权的单边解释权;若退让,将动摇中国在国际规则中的话语权。   特朗普只给了中方两天时间回应,他以为这是一次“闪电战”,但这场战役的结局,恐怕远远超出他的掌控。   中方如何回应,不只是对航线的回应,更是对未来中美关系博弈节奏的定调。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161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