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没想到,中国这次真的玩真的了。更没想到,一直用来针对中国那一套,居然被中国反

地缘历史 2025-10-10 18:36:50

美国没想到,中国这次真的玩真的了。更没想到,一直用来针对中国那一套,居然被中国反手用了回来。外媒一看不对劲,开始慌了。   自从4月中国正式对部分中重稀土实行出口管制起,很多国家就嗅到了不同寻常的信号。   但直到10月9日那天,中国商务部连发两道重磅公告,不留余地地把出口管制的战线拉向了境外主体,美国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尤其是第61号公告中那个“含中国成分≥0.1%就要申请许可证”的规定,让外媒一下子感受到了一种熟悉又陌生的压迫感。   熟悉,是因为这正是美国惯用的那一招:长臂管辖、技术封锁、域外施压。   陌生,是因为这次出招的人变成了中国,而且比美国更精准、更有准备、更难破解。   这一切并非偶然。从2022年美国对华实施“外国直接产品规则”,联合日荷封锁高端制造设备开始,中国就已经在寻找对称反制的突破口。   而稀土,这个美国自知短板、却始终不愿承认依赖的领域,最终成了中国出手的最佳选项。它不像芯片那样高调,却比芯片管得更死、更深、更隐蔽。   美国当然知道自己在稀土上的弱点。长期以来,它一直试图通过澳大利亚等国获取稀土原矿,再绕开中国加工链完成精炼。   但中国这次的管控,已经把所谓“第三国转口”的路径彻底封死。   不管你在哪提炼,只要用的是中国的技术、中国的设备、或者哪怕只是一丁点中国成分,都必须向中国申请许可证。这不是封锁,这是精准打击。   更让美国坐立不安的是技术封锁条款。中国第一次明确将“技术视同出口”纳入管控范围。   这意味着以往那些靠人才引进、实验室合作、海外并购获取中国技术的渠道,也基本被一刀切断。   就连境内向外籍人员展示图纸都要审批,这种封锁级别,连当年的美国都没做到如此彻底。   从反制逻辑看,这次中国几乎是一比一复刻了美国的做法,但手法更细致,执行更有条理。   美国当初凭借技术霸权,要求全球企业服从本国出口管制,打压中国高科技发展,现在轮到中国反击,美国却开始指责“不公平”“违反自由贸易原则”。   可讽刺的是,当年美国对中芯、华为、长江存储下手的时候,从没考虑过什么公平。   当前的局面让美国很尴尬。它想打稀土牌,但又不得不承认,中国控制着全球80%以上的稀土精炼能力。   它想继续推动本国供应链独立,但产业链重建至少需要10年、数十亿美元投入。   它想寻求盟友支持,但除了日本和韩国外,大多数国家都陷入观望,不愿卷入中美稀土博弈。   彭博社甚至直言:美国面对的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熟悉,是因为中国这次的反制几乎照搬了美国的技术制裁逻辑;陌生,是因为美国从未真正设想过中国敢于这样做,而且做得如此干净利落。   从市场反应来看,中国这波政策发布后,全球稀土价格迅速波动,其中金属镝的价格一夜间飙升接近950美元/公斤。   A股稀土概念板块则集体大涨,金力永磁、北方稀土等企业股价连续两日封板。   资本市场的反应说明了一切:这不是一次象征性的出手,而是一次真正产生实质影响的战略反制。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一些智库才开始认真研究“稀土依赖问题”,但早已错过了关键窗口期。   在他们看来,中国即使掌握资源,也不会敢于主动出手。   但这次,中国不仅出手了,而且出手得极其专业,甚至连过渡期和许可证机制都安排得滴水不漏。   更令人警觉的是,中国还为这套管制体系赋予了国家安全和防扩散的正当性。这不是简单的贸易反制,而是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的国家行为。   商务部明确指出,部分境外组织正在非法获取中国稀土技术,用于军事用途,中国必须出手阻止。这种表述直接堵死了西方在WTO等场合的质疑空间。   不得不说,中国的战略节奏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前是被动防守,现在则是主动设局、引导对手入局。   稀土管制只是一个开始,更大的战略目标是倒逼国内高端产业链升级,并通过政策杠杆推动资源价值最大化。   外媒开始担心,这场博弈不会很快结束。因为中国已经明确表示,未来可能将更多关键资源纳入出口管制清单。   而美国还在苦苦等待所谓“稀土替代项目”的进展,甚至寄希望于一些尚未成型的实验室技术。   但现实是,中国已经走在了前面。不仅掌握资源,更掌握规则制定权。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学会了如何使用规则来反制规则,如何用对手的武器打回去。曾经中国忍让,是因为没有能力,现在中国出手,是因为有了底气。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资源战争,而是一场话语权的较量。美国曾经靠技术控制世界,现在中国正用资源重新定义规则。   外媒看出了这一点,也开始担心:当中国开始用美国的方式反击美国,美国是否还有应对的能力?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