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不是“免死金牌”:10分钟生死博弈 当天下午3点40分,返程车流如潮水般涌

自由芒果 2025-10-10 17:34:47

智驾不是“免死金牌”:10分钟生死博弈 当天下午3点40分,返程车流如潮水般涌向杭州。苏A牌照小车突然降速,最终歪停在超车道中央,双闪灯在雨雾中微弱闪烁。监控员叶岳东通过屏幕发现异常时,后背瞬间渗出冷汗:“超车道停车,10秒就能引发连环追尾!”当执勤民警潘黎明冲到现场,发现驾驶员双手垂落,车窗紧闭,车内弥漫着浓重的酒气与鼾声。 调查结果令人咋舌:驾驶员长途驾驶后开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却因未知故障退出。而他在疲劳至极时选择“放手”,最终车辆像失控的玩具般停在死亡车道。交警的处罚通知书上,“驾驶证记9分、罚款200元”的数字背后,是10分钟里数百辆车的生死擦肩。 血色教训:智驾≠自动驾驶的生死代价 这并非孤例。今年5月,杭州的姜某在酒后开启“智驾”模式,结果在高速上昏睡20公里,被破窗救出时血液酒精含量高达205mg/100ml,最终因危险驾驶罪被判拘役一个月;重庆的王某更是在醉酒后任由车辆“自动驾驶”,醒来时发现自己身处超车道,而检测显示其酒精含量达138mg/100ml……这些案例像一记记重锤,敲碎了“智驾=自动驾驶”的幻想。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数据更触目惊心:2025年上半年,全国因“辅助驾驶脱手”引发的交通事故同比上升37%,其中62%涉及疲劳驾驶或酒驾。车企宣传中的“解放双手”,在现实中变成了“放任死亡”。正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郭旨龙所言:“0级到4级的辅助驾驶阶段,人永远是驾驶主体,机器只是帮手。” 科技狂欢下的责任真空:谁在为侥幸买单? 当特斯拉车主在方向盘上搭毛巾“骗过”系统,当比亚迪车主用矿泉水瓶卡住油门“实现自动驾驶”,一场集体狂欢正在上演。车企的营销话术里,“L2.5级自动驾驶”“全场景智能”等词汇模糊了技术边界,而消费者在“黑科技”的眩晕中,渐渐遗忘了最基本的驾驶常识。 但法律不会为侥幸买单。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无论是否开启辅助驾驶,驾驶员始终对车辆运行负主体责任。这意味着,酒后启动“智驾”算醉驾,疲劳时放手算危险驾驶,系统故障未接管算妨碍安全驾驶——每一次“放手”,都是对生命的赌博。 保命五条:别让科技变成凶器 这起事件给所有车主敲响了警钟: 1. 系好安全带:全员规范使用,这是最后一道生命防线; 2. 拒绝疲劳/酒驾:再智能的系统也抵不过人的清醒; 3. 保持安全车距:与货车、大巴车至少预留2秒反应时间; 4. 严禁高速违停:超车道停车10秒,等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5. 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故障时第一时间转移至护栏外。 科技可以进步,但生命没有重启键。当我们在享受智能驾驶带来的便利时,更要守住“人掌控车”的底线。毕竟,方向盘上的那双手,连着的不仅是机器,更是自己的命,和背后无数家庭的幸福。 评论区聊聊:你身边有人把“辅助驾驶”当“自动驾驶”用吗?或者,你想对那些在高速上“放手”的司机说些什么?你的每一条留言,都可能成为照亮他人的光。 来源:头条热搜

0 阅读:1

猜你喜欢

自由芒果

自由芒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