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励这“苦肉计”演第二次,观众早就不买账了!七年前哭求排片赚足同情,如今再用,只

惜陈谈娱乐 2025-10-10 13:53:28

方励这“苦肉计”演第二次,观众早就不买账了!七年前哭求排片赚足同情,如今再用,只剩满屏“套路”的吐槽,谁还会为这种重复戏码心软。 2017年《百鸟朝凤》上映,方励在直播里“扑通”跪下,哭着求影院多给排片。镜头里他头发凌乱,声音哽咽:“这是老艺术家的心血,别让它悄无声息消失。”观众看了心疼,纷纷呼吁影院加场,票房从百万涨到8600万。 可2024年10月,方励为新片宣传时,又故技重施。在某活动现场,他拿着剧本抹眼泪:“这部片拍了三年,快没钱宣发了。”没等他说完,台下就有观众小声嘀咕:“又是这招,能不能换个新鲜的?” 直播弹幕更直接,“七年了还玩下跪梗,当我们是冤大头啊”“先看看你新片豆瓣5.2的评分再说吧”。 对比七年前的全网心疼,这次骂声占了八成,连业内人士都忍不住吐槽:“情怀牌打多了,就成烂牌了。” 娱乐圈的卖惨套路,真是花样百出。 张庭当年做微商时,总拍“凌晨三点还在仓库打包”的视频,哭着说“为了代理们再累都值”,结果后来被曝传销,那些眼泪成了笑话。 汪峰2023年演唱会前,突然发长文说“票房不理想,可能是最后一次大规模巡演”,引得粉丝疯狂购票。 可转头就官宣了下一站巡演,网友才发现被“情怀绑架”了,骂他“为了赚钱没底线”。 方励和他们比,更执着于“苦肉计”。张庭靠煽情卖产品,汪峰靠“最后一次”博眼球,而方励认准了“哭求”这一招。可观众的眼睛早练出了“抗煽情抗体”,某机构2024年调研显示,78%的观众反感重复的卖惨套路,觉得是对智商的侮辱。 反观靠作品说话的,2023年《八角笼中》上映前没搞任何情感营销,就靠点映口碑发酵。观众看完自发在社交平台安利:“真实得让人破防,这才是好电影。”最终票房破20亿,豆瓣评分7.6,成了年度黑马。 还有2024年的《人生大事》,没有明星卖惨,就靠剧情和演技打动观众。 上映后连续15天票房日冠,网友说:“好电影根本不用喊冤,观众自然会用脚投票。”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4年影视消费调研显示,62%的观众选电影时,首要考虑“作品质量”,只有15%会被“情感营销”影响。 这几年,靠卖惨营销的电影,票房平均不足5000万,而靠口碑逆袭的,平均票房超10亿,差距整整20倍。 方励的问题不仅是套路老,更重要的是作品质量掉了队。2017年《百鸟朝凤》豆瓣7.5分,是真有情怀和实力;可2020到2024年,他监制的三部电影,豆瓣均分跌到5.2,最高的一部才5.8,剧情老套、人物扁平,观众自然不买账。 有影评人说:“观众当年心疼你,是因为你手里有好作品;现在反感你,是因为你只剩卖惨,没了诚意。”就像开店,第一次说“快倒闭了求光顾”,大家会帮衬;可每次都这么说,东西还越做越差,谁还会来? 其实不是不能呼吁支持,关键是要有边界。 2019年吴京为《流浪地球》呼吁时,直接说“国产科幻不容易,希望大家多提意见”,还晒出特效制作细节。他没哭没闹,只是真诚分享创作难处,观众反而愿意支持,最终票房46.8亿。 两者的区别很明显:吴京是“透明化诉求”,讲清楚难处,展示作品亮点;方励是“情感绑架”,靠眼泪博同情,却回避作品本身的问题。 公关行业有个说法,合理诉求要满足“动机透明、频次低、和内容强相关”,方励恰恰全踩了雷。 现在方励的新片上映十天,票房刚过3000万,排片率不足5%。他大概没明白,七年前观众为《百鸟朝凤》买单,买的是老艺术家的心血,不是他的眼泪;七年后观众不买单,不是冷血,是不想为劣质作品和套路营销付费。 娱乐圈早就过了“卖惨就能赢”的时代,观众越来越理性,只有拿出真东西,才能站得住脚。靠下跪哭求换不来票房,靠套路营销赢不来尊重,真诚和实力,才是永远的通行证。 你被明星的卖惨营销骗过吗?你觉得好作品需要靠卖惨来获得关注吗?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1
惜陈谈娱乐

惜陈谈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