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时隔两年重启人民币结算购买俄罗斯石油,这一决策在国际格局中引发连锁反应,成为地缘、货币与能源秩序变革的缩影。 地缘层面,中美印三角关系更趋微妙。印度借人民币规避美对俄制裁,客观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却仍维系与美防务合作,以“对冲策略”平衡阵营风险。同时,中俄印形成隐性能源三角:俄获人民币储备可采购中国设备,印得低价油节省170亿美元,中国则巩固货币与战略影响力。 货币体系受结构性冲击。石油美元主导地位松动,原油人民币结算占比升至12%,跨境支付占比达6.2%,印的加入加速“美元-人民币双轨”格局形成,与巴西、日本等国的实践共同推动去美元化。 对印而言,短期收益显著——俄油占其进口40%,支撑经济增长,但长期风险暗藏:人民币汇率波动或冲击外汇储备,美国已警告实施金融制裁。 中印关系呈现“斗而不破”:人民币结算成为合作润滑剂,却难消信任赤字,印仍对中资设限。此举还引发规则争议,印借人民币规避俄油限价遭批“规则套利”,其“能源安全优先”的主张则加剧南北规则话语权争夺。 这场“货币换能源”的交易,既是新兴经济体对旧秩序的挑战,也凸显利益与风险的博弈,其平衡之道将影响全球格局走向。
印度时隔两年重启人民币结算购买俄罗斯石油,这一决策在国际格局中引发连锁反应,成为
落笔花
2025-10-09 22:06:15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