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传来消息,备受热议的"海底捞小便事件"一审判决

落笔花 2025-10-09 20:03:24

2025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传来消息,备受热议的"海底捞小便事件"一审判决正式生效——两名17岁涉事少年的父母需共同赔偿海底捞220万元,并在指定报刊上公开赔礼道歉。这张沉甸甸的罚单,为一场持续八个月的闹剧画上了句号,更给全社会敲响了法治与道德的警钟。 事件的起点要追溯到2025年2月24日凌晨的上海黄浦海底捞外滩旗舰店。外省市来沪的17岁少年唐某与吴某,在包间用餐时醉酒后先后站上餐台,向沸腾的火锅锅底小便。更令人发指的是,吴某将过程拍摄下来,配上"给海底捞加点料"的字幕发至朋友圈,视频随后经网络疯狂传播,单日热搜阅读量破亿。视频中污秽的场景与两人的哄笑,瞬间击穿了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的底线,引发公众强烈不适。 事件曝光后,海底捞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销毁涉事门店全部餐具并换新,对整店进行深度消毒,同时向2月24日至3月8日期间消费的4109单顾客全额退款并给予十倍现金补偿。即便如此,品牌商誉仍遭受重创,股价短期内蒸发数十亿元,门店客流量锐减。3月14日,海底捞正式向上海市黄浦区法院提起诉讼,索赔232万余元。 司法程序给出了清晰的裁决。9月12日一审宣判后,法院认定唐某与吴某的行为构成财产侵权与名誉侵权的竞合:小便行为直接污染餐具与就餐环境,属财产侵权;视频传播引发的负面效应严重损害企业商誉,且带有明显侮辱性质,构成名誉侵权。尽管两人未满18周岁,但法院指出,17岁已具备认知行为违法性的能力,需自行承担赔礼道歉责任,而其父母因未尽监护职责,需承担全部经济赔偿。 220万赔偿金的构成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13万元用于覆盖餐具损耗与清洗消毒的直接成本,200万元补偿经营损失与商誉损失,7万元承担维权开支。值得注意的是,法院对海底捞的十倍补偿方案未予全额支持,认为该部分属于企业自主商业决策,与侵权行为欠缺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彰显了司法裁量的严谨性。这一判决援引《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八条的阶梯式责任体系,明确未成年人侵权先以个人财产赔偿,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补足。 判决生效后,涉事家庭的境遇更令人唏嘘。据披露,两家人并非网传的"富二代",父母均在菜市场摆摊维生,为让孩子"见世面"攒下的旅费最终酿成大祸。如今摊位被查封,父母跪地哭诉"砸锅卖铁也赔不起",两名少年则辍学打工还债,却因负面记录屡屡被拒。这场由"朋友圈点赞"引发的恶作剧,最终以一个家庭的经济崩塌与少年人生轨迹的偏离为代价。 此案的生效判决具有深刻的示范意义。正如法律专家所言,2026年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施行后,此类情节严重的未成年人违法行为将面临更严厉的惩戒。它清晰传递出三重警示:对个人而言,"恶小而为之"的代价可能超出想象;对监护人来说,监管失职绝非"孩子还小"就能免责;对社会而言,公共道德的底线不容践踏,法律终将为文明买单。 220万罚单的生效,不仅是对海底捞的权益救济,更是对公共秩序的维护。当火锅里的污秽被清理干净,留在人们心中的,应是对规则的敬畏与对责任的认知——这或许才是这场闹剧最昂贵的"学费"。

0 阅读:12

评论列表

闲来无事

闲来无事

1
2025-10-10 20:00

所有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落笔花

落笔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