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被劳教20 年的抗战英雄吴其轺重获自由,靠蹬三轮车,他一天能赚1块2毛钱,但谁能想到,这个身上的衣服洗掉了色,拉着满车废品的老人,曾是拥有几十枚战功勋章的“飞虎队”王牌飞行员,空军中校呢?[无辜笑] 在杭州清波街的巷弄里,人们常看见一位蹬三轮车的老师傅,他每天要装卸六百斤货物,来回奔波十个小时,却只能挣到一块二毛钱,洗得发白的工装袖口下,是一双布满厚茧的手,还有一条几乎使不上力气的腿。 鲜有人知,这位叫吴其轺的老人,曾经是击落过五架日机的飞虎队王牌飞行员,也是亲眼见证南京受降仪式的空军英雄,历史的尘埃,就这样无声地覆盖了一段传奇。 1936年夏天十九岁的吴其轺在青岛街头偶然看到黄埔军校的招生简章,这个本该成为教师的年轻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退学报考,他咬破手指,在信纸上写下:“儿誓以碧血洗长空,夺我山河归!”血书尚未寄达家乡,他人已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1941年6月22日,日军空袭成都凤凰山机场,他驾驶着毫无还手之力的教练机试图撤离,却被四架敌机团团围住,油箱爆炸的瞬间,他跳伞落入江中,却被沉重的飞机残骸拖向江底,日机仍在江面上来回扫射,四颗子弹接连击中他的腿部,导致坐骨神经断裂。 医生诊断他将终身残疾,但他悄悄扔掉拐杖,每天在病房里坚持做数百个俯卧撑,一年后他奇迹般地重返蓝天,被派往世界上最危险的航线,驼峰航线。 这条航线需要在海拔七千多米的雪山间穿行,三年间中美两国在此损失了五百一十四架飞机,一千五百多名飞行员永远长眠在雪山之巅,冰川上散落的铝片在阳光下反射着刺眼的光芒,形成了一条被称为“铝谷”的空中坟场,他四次往返印度接运战机,每次起飞前,他都会默默告诉自己三件事:必须完成任务,必须克服万难,一定要活着回来。 到抗战胜利时,他累计执行了八十八次作战任务,获得了十七枚勋章,1945年9月9日,他坐在南京受降仪式现场的第一排,亲眼目睹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这短短二十分钟,被他视为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 1949年已经考取美国西点军校的他收到父亲的来信,信上只有简单却沉重的一句话:“新中国需要你们!”他毅然放弃锦绣前程,想方设法藏身于一架美军运输机重返大陆。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命运的急转直下,因特殊的历史原因,他被禁止接触任何与飞机相关的工作,转岗到一所大学的图书馆整理书籍,1954年冬天一纸劳改通知将他送往偏远农场,这一去,就是整整二十年。 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女友裘秋瑾不顾家人反对,特意来到农场的破平房里嫁给了他,没有婚纱,没有喜宴,两人穿着日常的棉袄,在墙上贴了张红纸剪的“囍”字,就算完成了婚礼,此后二十年,裘秋瑾在杭州靠着拆手套线头、纳鞋底这样微薄的收入,艰难维持着生计。 1974年他终于重回社会,在清波针织手套厂当了一名三轮车工,一家四口挤在十二平米的小屋里,每月房租三块三,儿子后来回忆,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父子三人会凑钱买两斤包子,但一定要分三家店吃,只为能多喝几碗不要钱的汤。 即便生活如此艰难,他也从未听见过父亲一句抱怨,他苦练三轮车技术,被工友们称作“车神”,没有人知道他裤腿下隐藏着战时的旧伤。 2005年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国家为老人补发了纪念章,八十七岁的吴其轺佩戴上勋章时,忍不住嚎啕大哭,数十年的委屈与辛酸,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滚烫的泪水。 天上八千里云月,地上三十功名尘土,吴其轺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精忠报国。 网友们敬佩不已: “看得我眼泪直流,英雄流血又流泪,那个时代真的亏欠他太多了。” “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即便蹬三轮车,脊梁也是挺直的,致敬吴老!” “破防了……他在岳王庙流泪的那一刻,心里该有多委屈啊!历史不该忘记这样的英雄!” “一边看一边叹气,明明为国家拼过命,回来却遭受这样的待遇,太心酸了。” “‘车神’的称号背后藏了多少无奈和坚韧,看得人心里堵得慌……” “他们那代人的信仰和坚持,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致敬,一路走好!” 吴老的故事里,最触动你的是他战场上的英勇,还是归来后的沉默与坚守? 官方信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1974年被劳教20年的抗战英雄吴其轺重获自由,靠蹬三轮车,他一天能赚1块2毛
轩叔观察
2025-10-07 17:27: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