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发现不对劲了,除了稀土以外,中国手里还有一张王牌没用,那就是美国的医药供应链,尤其是救命药的原料,几乎全都来自中国,一旦中国开始管控,后果不敢想象。 美国媒体这两年一门心思盯着稀土,属实有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他们压根没意识到,中国手里还攥着张更要命的牌 —— 美国的医药供应链命脉。 所谓 “各种救命药原料八成都来自中国” 可不是夸张,2024 年的数据摆在那,中国在全球原料药市场的占比已经突破 35.5%,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这些刚需领域更是占着主导地位,说美国的药罐子底攥在中国手里都不为过。 先说说那些离不了的常用药,美国医院里最基础的布洛芬,95% 的原料都得从中国运过去,发烧止痛全靠它,要是没了这原料,美国药房的货架得空一半。 还有手术前后必用的氢羟肾上腺皮质,91% 的供应来自中国,这东西管着炎症和过敏,没它连台普通的阑尾手术都不敢随便做。 更别说家家户户药箱里的对乙酰氨基酚,美国 70% 的原料依赖中国,2020 年新冠那阵,中国工厂稍微停了阵子工,2 月份对美出口量直接比 1 月降了 70%,纽约的护士直接在药店买不到任何牌子的退烧药,这还是只是短期波动的后果。 抗生素领域更是中国的天下,美国 40% 以上的青霉素和肝素原料药都来自中国,这可是对抗细菌感染的 “救命线”。 2025 年美国医院药房系统协会报的数字吓人,已经有 323 种药品处于短缺状态,创了十年新高,其中抗生素和肿瘤药物的缺口最大,这还是在供应没受限的情况下,要是真开始管控,后果可想而知。 这些原料可不是随便找个国家就能替代的,山东安丘鲁安药业一家工厂,每年就能生产 4 万吨对乙酰氨基酚,占全球需求量的四分之一,80% 都卖到国外,美国想找第二家这么大规模的工厂都难。 美国自己不是不能生产,早年间孟山都、巴斯夫这些巨头在得州都有工厂,可后来他们算得门儿清,专利药赚大钱,这种薄利多销的原料药生产早就丢到脑后了。中国这边有完整的产业链,成本又有优势,自然而然就成了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更关键的是,这些原料生产可不是建个工厂就能搞定的,康龙化成这种中国企业,光是通过美国 FDA 的 cGMP 认证就得花大力气,他们绍兴和宁波的工厂都过了检查,意味着美国药企想换供应商,光认证就得等大半年,还得重新搭建供应链,根本不是说换就换的。 这两年美国也着急了,辉瑞说要五年内把中国供应链占比从 35% 降到 20%,阿斯利康想在美建完整价值链,政府还给补贴建工厂,可这些都是纸上谈兵。 原料药生产需要配套的化工产业,美国本土的化工产能早就跟不上了,重新建一套产业链没个十年八年下不来,而且成本得翻好几倍。鲁安药业早就说了,把产能迁回美国根本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光成本就没竞争力。 2025 年美国《时代周刊》都承认,就算是美国本土生产的药品,原料也有三成以上依赖进口,关税加得再高,最后还是患者买单,麻省总医院那样的大机构去年都亏了 7200 万美元,要是原料再涨价,得有多少医院扛不住。 现在全球 65% 到 70% 的原料药都来自中国和印度,而中国占了大头,美国的医药系统早就习惯了这种 “准时制” 供应,根本没多少库存缓冲。 2025 年初欧盟和日本都报了药品短缺新高,通用注射剂和肿瘤药缺口最大,这还是没出大问题的情况。 要是中国开始管控,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国的医院,手术用的麻醉药、抗癌用的化疗药、消炎用的抗生素都会断供,患者要么等着延误治疗,要么用副作用更大的替代药,之前就有国家因为甲氨蝶呤短缺,癌症患者只能放弃治疗。更别说那些乡村医院,现在已经有 432 家面临关门,原料一断,直接就得停诊。 美国总想着在供应链上搞脱钩,却没掂量掂量自己的家底,稀土卡脖子顶多影响工业制造,可医药原料卡脖子要的是人命。他们盯着稀土喊了半天安全,却忘了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都攥在别人手里,这种舍本逐末的操作也是没谁了。 中国这张牌之所以是王牌,就在于它藏得深还离不了,等美国真意识到问题严重的时候,想建自己的供应链都来不及了,毕竟药品生产可不像造机器,耽误一天就得有患者受影响,这种代价美国根本承受不起。
中国又抛美债了!这回的持有量再次创历史新低!特朗普气急败坏的喊话称,美国政府是要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