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也算是把中欧班列,变成了“第二个乌克兰”了!通过唆使波兰关闭通道,美国正在逼我们,陷入一个“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的死局。但他们忘了,高手下棋,从来不走寻常路! 信源:网易新闻——美国想把中欧班列,变成第二个“乌克兰”... 重庆的张老板前段时间愁得嘴上起了泡——他发往德国大众的汽车零部件,卡在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第六天了。 这批货是车企的急单,合同里写得明明白白,晚一天就得赔5万欧元违约金。 他天天盯着手机刷物流信息,界面始终停在“口岸滞留”,打波兰海关电话,要么说“在排查无人机威胁”,要么就说“等上级通知”,连个准信都没有。 可谁能想到,波兰说关就关的这个口岸,背后藏着美国的影子。 按网易新闻的报道,波兰这次拿“俄白军演无人机威胁”当借口,可俄罗斯早就拿出证据:军演用的无人机最大航程才680公里,离波兰关的口岸还差100多公里,根本飞不到。 更有意思的是,波兰外长前阵子刚在保障班列畅通的文件上签了字,转头就跟着北约搞“东部哨兵”行动,说白了,就是揣着美国18.5亿的军售合同,把中欧班列当“投名状”。 毕竟美国承诺给波兰卖装甲车、反坦克导弹,还帮着建导弹防御系统,波兰觉得这笔买卖划算。 但波兰忘了,自己跟中欧班列的关系,早就绑在一起了。它是全球第二大苹果出口国,去年光卖给中国就赚了4.7亿欧元,这些苹果大多靠中欧班列运到中国超市。 现在口岸一关,仓库里的苹果堆得像小山,眼看就要烂成泥,果农们急得在社交平台拍视频求助,说“今年的收成要打水漂了”。 还有马拉舍维奇小镇,之前靠中欧班列热闹得很,物流园、餐馆、加油站都靠来往货车吃饭,现在货柜堆在路边没人管,物流企业裁员200人,营收暴跌72%,镇上的商户抱怨“政府为了讨好美国,砸了我们的饭碗”。 最着急的其实是欧洲企业。德国大众、宝马这些车企,30%的零部件都靠中欧班列运,口岸一堵,三条生产线差点停了,一天损失就超200万欧元。 德国工业联合会直接给波兰政府发函,说“再这么闹,我们的汽车、机械产业就得另找出路”,连欧盟都看不过去,贸易委员在议会里直言“波兰拿供应链当政治筹码,最后让全欧洲买单”。 可张老板的烦恼没持续多久,他的货就动了——不是波兰开了口岸,是中国早留了后路。 他通过“中欧班列智慧物流平台”提交了改线申请,系统当天就推荐了经哈萨克斯坦的南线。这条线今年前八个月的开行量涨了127%,哈萨克斯坦还专门开了“绿色通道”,边检速度快了30%,张老板的货三天就过了境,虽然多花了点运费,但没违约。 其实中国早把“鸡蛋分在不同篮子里”了。 除了南线,北极快航也动起来了,从宁波港出发的货轮,18天就能到英国,比传统海运快22天,首航的舱位一放出来就被抢空,不少做电子产品的企业都盯着这条线。 还有中吉乌铁路,今年已经动工了,2026年通车后,从中国到欧洲能近900公里,到时候北线15%的货都能从这儿走,根本不用看波兰的脸色。 现在再看,波兰想靠关口岸讨美国欢心,结果把自己坑了;美国想把中欧班列变成“第二个乌克兰”,却没算到中国早铺好了三条路。 中欧班列开了这么多年,早不是一条线能卡得住的——2023年光货值就有567亿美元,连接了25个国家217个城市,靠的就是“多条腿走路”。 张老板后来感慨,现在改线比以前方便多了,智慧平台上能实时看货位,哪条线堵了,系统立马给方案,“以前怕单一通道出问题,现在有备选,心里踏实多了”。 其实这就是大国的韧性,不是跟人硬碰硬,而是提前把路铺好,你敢设障碍,我就有新道走。 毕竟做生意讲究互利共赢,靠政治操弄堵路,最后只会把自己的机会堵没了。
波兰不听话,美国开始有点急了。波兰那边突然发了个公告,说跟白俄罗斯挨着的所有口
【10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