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西康军区司令员刘忠,听说母亲尚在人世,就带妻子回家探亲,回家后,他见原配也在,顿时大吃一惊:“你怎么也在?” 刘忠1906年出生在福建上杭才溪乡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原名刘永灿,小名太平。父亲靠耕田和泥瓦匠活计养家,母亲管家务,日子过得紧巴巴。从小,刘忠就帮家里干活,下田耕地砍柴,双手磨出老茧。夏天顶着太阳踩泥巴,冬天挨冻拾粪,勉强吃饱肚子。他家和邻居王家关系好,两家父亲结拜兄弟。1908年,王家生下女儿王四娣,王家重男轻女差点扔掉婴儿,刘忠父亲劝住,还定下娃娃亲。王四娣从小在刘家玩耍,刘家人给她吃穿,像自家闺女一样。刘忠和她一起干活,她拾柴,他教她认字,两人相处亲近。 1924年,18岁的刘忠和16岁的王四娣结婚,住土屋,一起劳作。王四娣纺纱织布,刘忠耕田砍柴,日子清贫但稳当。1927年,刘忠加入才溪区农民协会,拿锄头棍棒反抗地主。1929年初,他参加上杭才溪农民暴动,用梭镖冲锋,同年7月入党。闽西革命武装宣传穷人翻身,刘忠受够地主剥削,23岁投身红军,扛枪离家。王四娣送他到村口,递干粮包,看他走远。 1930年,刘忠在福建赤卫军第13大队当军需长,分发粮弹。后来升红12军第2纵队第4支队排长,带队巡逻打仗。1934年长征前,他任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兼团长,后调司令部侦察科长。率侦察连深入敌区,爬山过河抓舌头,获取情报,开辟通道。人称长征先锋。他拿地图指挥士兵伪装进村镇,问地形敌情,避免部队中伏。 抗日战争时,刘忠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大队大队长,组织学员练射击。后来当第六分校校长,查课堂纪律,任晋豫联防区司令员兼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政委,指挥设卡布防。解放战争中,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司令员,带部行军攻据点。新中国成立后,参与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大学,任校务部长兼政委,监督建校园。1953年升西康军区司令员,巡视哨所指挥训练。 1953年,有人捎信刘忠母亲还活着,他收拾行李和妻子伍兰英从西康回福建上杭。伍兰英是革命时认识的同志,两人共同战斗,婚后互助。旅途长,他们坐火车摇晃前行,转马车进才溪村。刘忠推木门进院,看母亲坐门槛缝衣衫。母亲认出儿子,放下针线站起。刘忠上前抱住她,母亲抚背,说靠耕田过日子,独撑门户。刘忠扶母亲进屋,给布匹食物。这时,见院角妇人从猪圈拿饲料桶,衣衫破,双手茧多。那妇人是原配王四娣。刘忠呆住,脸色白,问:“你怎么也在?”王四娣放桶擦汗,平静看他,没多说。 刘忠离家后音讯断,王四娣没走,一直陪婆婆。每天早起喂猪耕地,晚挑水织布,村人说她尽责。她看起来老,衣服补丁多。伍兰英拉王四娣手,问这些年情况。王四娣简答,还务农照顾老人,声音稳。刘忠站旁,双手握紧,看王四娣瘦身影。王四娣忙碌,提桶去灶台,动作熟但累。刘忠跟进屋,坐低头不语,伍兰英帮生火煮饭,三人围坐,柴烟味重。她叫王四娣嫂子,握手敬佩。 探亲完,刘忠和伍兰英回西康,继续军区工作,指挥巡逻边境。王四娣留才溪村,照顾婆婆,每天早喂猪,下午插秧,晚纺纱。刘忠每月寄钱,作为王四娣劳苦补助,改善家生活。王四娣收钱节俭用,买种子布料,村人帮砍柴修房。她村里声誉好,人钦佩耐劳。 刘忠后期军中任职,1955年进军事学院战役系学,毕业任高等军事学院副教育长兼院务部长,巡视操场查设备。1969年,参与建军政大学,任第一副校长,主持会布置课程,指导演习。1972年退休,和伍兰英安晚年,住北京,散步公园,忆老家事,赞母亲王四娣艰辛。伍兰英照顾刘忠,煮饭递药。 王四娣在才溪村过日子,简朴但邻助,帮挑水修屋。刘忠钱持续寄,确保她婆婆吃穿无忧。刘忠1983年查肺癌晚期,坚持治,得抗癌明星称号。2002年8月7日,刘忠北京逝,96岁,遗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章。王四娣晚年平静,乡亲忆善行。她无大成就,却一生体现义务坚持。
1953年,西康军区司令员刘忠,听说母亲尚在人世,就带妻子回家探亲,回家后,他见
墨舞风华姿
2025-09-16 00:49:1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