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北平解放。韩复榘的遗孀高艺珍,给人民政府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韩家在

靖江的过去 2025-09-12 22:38:18

1949年,北平解放。韩复榘的遗孀高艺珍,给人民政府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韩家在东绒线胡同47号的房子,原是我丈夫的产业,能否将其归还我们?” 这一请求,牵出一段复杂的过往。故事的核心人物,除高艺珍外,还有她的亡夫 —— 曾被称作 “山东王” 的韩复榘。 韩复榘 1890 年生于河北霸县,他的人生,堪称一部民国军阀的兴衰史。1930 年中原大战后,他倒戈投靠蒋介石,出任山东省主席。 在主政山东期间,韩复榘做过不少实事。比如修建济南火车站、创办山东大学,对当地发展有一定贡献。但他也有遭人诟病之处,像截留税收、排斥中央军,因此被称作 “土皇帝”。 真正让韩复榘被后人铭记的,是 1937 年冬天那场不战而逃的济南保卫战。当时,日军第十师团进抵黄河北岸。 韩复榘麾下有第三集团军,兵力达八万人,本可凭借黄河天险与泰山屏障,与日军周旋。但据《李宗仁回忆录》记载,他却认为 “蒋介石若与日本讲和,我们终将成为弃子”。 基于这一想法,韩复榘未放一枪,便放弃济南。撤离前,他还下令烧毁省政府、法院等建筑。济南这座曾见证蔡公时殉国的英雄城市,就此在火光中沦为日军铁蹄下的焦土。 蒋介石早对韩复榘心存不满,济南失守一事,让他的怒火彻底爆发。1938 年 1 月,蒋介石以 “召开北方抗日将领会议” 为名,将韩复榘诱至开封。 从《开封军事会议纪要》可知,会议现场,蒋介石拍桌怒斥:“山东丢失,你该负何责任?” 韩复榘也不甘示弱,回怼道:“南京失守,又该问责何人?” 他话音刚落,刘峙便立即将他带离会场。当天夜里,韩复榘被宪兵押往汉口。1 月 24 日,经 “军法会审” 后,他被执行枪决。 韩复榘死后,高艺珍的苦难日子随之开始。高艺珍 1890 年出生于书香门第,14 岁嫁入韩家。 据《韩复榘原配高艺珍传》记载,她裹着小脚,识字不多,却以贤惠闻名乡里。韩复榘发迹后,她随丈夫住进济南省府大院。 在外人眼中,她是风光无限的 “省长夫人”,但实际上,她需应对丈夫纳妾引发的家庭危机。1938 年韩复榘死后,她带着子女四处奔波。 他们先到西安,后转至武汉、香港,直到 1943 年,才在北平定居。而她心中始终惦记的,是东绒线胡同 47 号的宅院。 这处宅院,原是张学良 1931 年赠予韩复榘的。从《北平市地政局档案》可查,它是一座三进四合院,房屋雕梁画栋,占地八亩,颇为气派。 1937 年北平沦陷后,日军将这处宅院定为 “敌产” 强占,改作军官宿舍。1945 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的接收大员又占用了这所房子。 高艺珍手持地契,多次前往交涉,想要收回房子,却每次都被以 “战犯财产” 为由拒绝。她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房产,却无法收回。 1949 年 1 月 31 日,北平和平解放。眼见新政权建立,高艺珍决定再做一次尝试,要回属于自己的房子。 她让长子韩嗣燮代笔撰写申请书,详细说明宅院的来历,并附上 1934 年房屋转移登记册、日军征用清单等关键证据。 八旬邻居赵老先生也出面作证:“当年韩家购置这处房子时,我曾到场见证。” 有了人证物证,北平市房管局很快展开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这处宅院自 1945 年后确实被国民党政府占用,但并无确凿证据证明它是 “敌产”。不过,围绕房产归属,仍产生了争议。 争议的焦点,在于韩复榘的政治身份。部分干部认为他 “抗战不力,罪有应得”,主张没收这处房产,不归还高艺珍。 但主管副市长在会议上提出不同意见:“房产归属应依据事实判定。高艺珍作为家属,未参与军政事务,其合法财产权应得到保障。” 经过讨论,市政府最终决定将宅院归还高艺珍,同时提议由国家回购,以解决住房困难问题。高艺珍考虑到子女均已成年,便同意了这一提议。 她出售了部分房屋,所得钱款为四个子女各购置一处小院,剩余款项则用于日常生活开支。多年的奔波,终于有了结果。 1950 年 3 月,房管局工作人员将新房产证与铜钥匙交到高艺珍手中。这位饱经沧桑的妇人,当场泪流满面。 后来,她将后院改造成菜园,还种了石榴树。每年秋天,石榴成熟后,她都会分给胡同里的孩子,日子过得平静安稳。 1957 年,高艺珍在北京病逝。子女们将她的灵位与韩复榘的合葬于八宝山,墓碑上只刻着 “韩门高氏之墓”,未加任何头衔。 高艺珍为收回房产奔波的经历,不仅是一段个人往事,更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变迁,以及新政府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

0 阅读:162

猜你喜欢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