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教授怒了!他9月10日在微博发文,竟毫不客气,直接批评一些公知:“有些人的认知简直是已经定型了,形成“钢印”了,改不了了! 金灿荣教授说的 “认知钢印”,在现实中真不少见。就像美国皮尤研究中心 2025 年的民调显示,全球对中国的好感度已经升到 32%,是六年来最高,而美国的好感度降到 35%,创 2017 年以来最低,法国甚至有 49% 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可有些公知还在那儿念叨美国什么都好。这种脱节就像手机系统没更新,还停留在几年前的版本。 科技领域最明显。2018 年美国刚制裁华为时,不少公知就出来说中国科技不行,没有美国技术寸步难行,甚至有人断言华为撑不过三年。结果呢?华为 2023 年推出 Mate 60 Pro,装上了自己的麒麟 9000s 芯片,门店里买手机的人排起长队。 到 2024 年第一季度,华为净利润同比增长 564%,手机业务重新拿回国内市场第一,全年收入增长 22.4%,快追上 2020 年的峰值了。更有意思的是,美国五角大楼 2024 年在国会听证会上说,全球 30% 的电信设备都是华为的,美军在非洲和中东的基地都得用,要是强制换掉,通讯和后勤都得出问题,请求国会给个豁免条款,结果国会还不答应。这事儿就挺讽刺,公知嘴里不堪一击的中国企业,偏偏成了美国军方离不开的技术支撑。 再看国际合作,有些公知总觉得中国帮发展中国家是白费力气,不如学美国搞 “高端合作”。可非洲那边的情况不是这样。肯尼亚的蒙内铁路通车后,当地物流成本降了 30%,创造了 4.6 万个工作岗位。埃塞俄比亚的东方工业园区,让当地制造业产值翻了几番。尼日利亚的宗格鲁水电站,解决了上千万人的用电问题。 这些项目摆在那儿,非洲晴雨表民调显示,60% 的非洲人对中国影响力持正面看法,比美国的 53% 还高。反观美国,2025 年对非洲好几个国家加征关税,还削减援助,关闭国际开发署分支机构,连美国专家自己都说,在非洲的舆论战已经输给中国了。那些公知看不起的发展中国家,其实心里亮堂得很,知道谁是真心帮忙,谁是嘴上吆喝。 这种认知偏差的形成,跟信息茧房脱不了关系。疫情初期,有些公知把美国的躺平政策夸成 “尊重人权”,嘲讽中国的动态清零 “小题大做”。可后来数据出来了,美国累计感染人数超过 1 亿,死亡人数突破 100 万,而中国用较低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保障了经济正常运转,2020 年是主要经济体里唯一正增长的。 这种对比摆在眼前,还有人嘴硬说美国医疗体系更先进,这就不是认知问题,是故意装睡了。就像墨西哥,56% 的人对中国有好感,只有 29% 对美国有好感,公知却还在说拉美国家都向往美国,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公知们推崇的 “美国模式”,这些年也露了不少破绽。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早就说,美国制裁华为根本不是因为安全,就是怕中国科技崛起。他 2018 年就写文章批评,说美国逮捕孟晚舟是双重标准,因为美国企业违反伊朗制裁时,从没这么对待过高管。 可这些话公知们选择性无视,继续捧着美国当 “规则卫士”。2024 年美国国会通过新法案,进一步限制华为供应商,结果五角大楼自己都承认,太平洋舰队的卫星通讯离不开华为设备,强制脱钩会影响舰队协调。这种自己打自己脸的操作,公知们要么看不见,要么就解释成 “美国制度纠错能力强”。 在非洲的对比更明显。中国给 53 个非洲国家搞 100% 税目产品零关税,美国却对阿尔及利亚、南非等国的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帮非洲建铁路、医院,美国却在削减援助的同时搞签证限制。内罗毕大学的专家说得实在,中国的项目看得见摸得着,高速公路、港口在哪儿摆着,非洲人自己会判断。那些公知坐在家里看不起非洲,可非洲年轻人通过中国的鲁班工坊学到技能,找到工作,他们比公知更清楚谁在真心帮助非洲发展。 认知钢印最顽固的地方,就是对同样的事情搞双重标准。中国企业走出去就是 “扩张”,美国企业全球布局就是 “领先”;中国搞基建是 “浪费”,美国搞基建拖沓就是 “严谨”;中国援助非洲是 “别有用心”,美国援助附带政治条件就是 “负责任”。 皮尤民调里,12 个国家的民众认为中国是第一大经济体,比认为美国是的多 3 个,可公知们还在拿几十年前的印象说事儿。华为都开始挑战英伟达的 AI 芯片地位了,还有人在说中国造不出先进芯片;中国在开放 RAN 领域超过诺基亚了,还有人在念叨欧洲技术更可靠。 这种定型的认知,就像手机系统不更新,新功能用不了,还总弹出旧广告。世界早就不是他们想象的样子了,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国际社会的评价也在变化,可这些公知还抱着旧地图找新路,难怪金灿荣教授说他们 “改不了了”。毕竟,承认中国进步、看到别人优点,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比让华为放弃研发还难。
金灿荣教授怒了!他9月10日在微博发文,竟毫不客气,直接批评一些公知:“有些人的
山河又月明
2025-09-12 11:47:40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