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科斯没想到,菲律宾这次“顺利补给”的背后,是中方给的台阶。只是这台阶踩上去,他才发现自己已经骑虎难下。 菲律宾那艘破旧的“马德雷山号”又一次成了风口浪尖的主角。 这次,补给成功了。 没有擦枪走火,也没有船只碰撞,看上去平平无奇,信息量不小。 菲军方说这次送去了食物、水、燃料,还有轮换士兵的日常生活物资。 声明里用了“顺利”两个字,还特意强调没有发生冲突。 话说得轻描淡写,对比之前几次补给受阻的情况,这一次的“顺利”多少有些不寻常。 此前那次冲突闹得不小。 菲方舰船强行闯向仁爱礁,中方海警明确拦截,还登临检查。 菲律宾船上有人受伤,器械也损毁,场面很不体面。 之后又闹出菲律宾人员被带走审查几个小时的事。 虽然最后人是放回去了,这种情况在菲美高调“联防”宣传后发生,确实让小马科斯政府脸上挂不住。 这回补给能成,外界一开始都以为是菲律宾加强了护航,准备硬闯。 从结果来看,并没有派出大规模舰队,也没有特别强势的动作。 补给船过去了,中国海警没有干预。 中方也没有提前高调发声警告。 画风突然变了,安静得有些反常。 菲律宾强调,这次补给是“生活物资”,并未运送建筑材料。 也没有大张旗鼓宣传,而是低调执行。 种种迹象表明,这次补给是踩着中方画的红线边缘进行的。 既没有彻底让步,也没再试探底线。 外界分析认为,菲律宾这次选择按中方规则办事,才换来一次“顺利”。 小马科斯政府也很清楚,之前几次冲突让局面越来越被动。 闯也闯不过去,谈也谈不下来,国内外舆论都给了不小压力。 这次“顺利”,表面上看是一次胜利,但细看之下,是在不得不妥协中做出的选择。 中方没放话,态度已经体现在动作里。 不阻拦,是默认。 默认有前提,有条件。 这一步台阶,菲律宾迈上去了。 可一旦上去,就不好下来了。 以后每一次补给,都得踩在这个标准上走。 要是再多送一点不该送的东西,比如钢材、水泥,或者想搞点永久设施,那就可能重新引来拦截。 骑虎难下。 一旦接受了中方设定的“默契”,再想跳出去就很难。 对比此前小马科斯政府公开表态要“坚持补给权利”“坚决不退让”的态度,现在的操作显得软了不少。 不再强闯,不再高调喊话,而是学会看风向。 这也说明,仁爱礁这个局面,小马科斯想主导,已经越来越难。 中方控制力在增强。 补给能不能成,不在于菲方怎么说,而在于中方怎么看。 中方海警已经建立了现场执法常态化。 海面上的规则,慢慢从“竞争”变成了“管控”。 谁要动手,谁就要掂量代价。 美国也没再像之前那样强硬表态。 对菲律宾这次行动,美国务院的发言语气很平和,没有“激烈谴责”,也没有高调支持。 在大国博弈的夹缝里,小马科斯要找平衡,这种平衡正在被现实一口口蚕食。 想走强硬路线,结果频频受挫。 想退一步,又怕国内骂声不断。 结果就成了现在这样,不上不下。 台阶已经给了。 补给是成了,这也像是一份默契契约。 谁先破坏规矩,谁就得承担后果。 菲方也明白,下一步不好走。 仁爱礁这一局,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持续博弈。 短期看似平静,长期看仍是暗流涌动。 这次菲律宾过关了,但下次,未必还能这么“顺利”。 参考信息: 《菲律宾称已完成仁爱礁海域人员轮换和补给任务》·央视新闻·2025-09-05
9月10日晚上,传出了特朗普要向中、印两国征收100%二级关税的消息,但仔细看看
【1评论】【16点赞】